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暑假,我和妻游了一趟庐山。一提到庐山,人们耳边便会想起毛泽东那雄厚的诗篇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最高峰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汽车象陀螺似的绕山盘旋而上。那蜿蜓曲折的盘山大道竟有三百九十
暑假,我和妻游了一趟庐山。一提到庐山,人们耳边便会想起毛泽东那雄厚的诗篇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最高峰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汽车象陀螺似的绕山盘旋而上。那蜿蜓曲折的盘山大道竟有三百九十多个。山路在苍松翠柏中穿行,路犹如飘动在绿色海洋中的绸带,轻轻地,缓缓地将游客带入仙境。
山高林密,路陡坡险。山风不时送来阵阵薄雾,在汽车四周缭绕着,车仿佛漫游于云海之中。他们望着窗外朦胧的山色,一种飘然欲仙的快感油然而生。
车达牯牛岭,我们远远望见一座彩绘的门楼,上面赫然大书“庐山”二字。
庐山在脚下了。我和打趣道“身在此山中,庐山的真面目也就不识了!”妻笑道:“我不敢苟同于诗仙之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说是有些片面性的。客观地讲,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所处的位置不同,对一些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也许会受到客观环境,所处的角度的影响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不是有‘旁观者也未必清。’之说吗。再者,就认识事物而言,又往往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呢。所以,任何人感知任何事物,一定不要偏执,不可先入为主,不能先验论。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是应该亲口尝一尝才是。”
“高见!”我感叹道“但千百年来,李白有诗为证,于是庐山的神秘面纱也就更飘渺了。这也正是庐山诱人、迷人之所在啊。”
妻以为庐山不能与黄山媲美,但它的人文景观又是独特的。
譬如庐山的仙人洞,不要说与宜兴的张公洞相比,就与安徽凤阳的菲山洞也没法比。安徽凤阳的菲山洞比庐山的仙人洞奇险得多了,规模也不知比它大多少了。但一幅照片,一首诗,则使之闻名海内外了。再说那飞来桥吧,原来是一处断崖,却攀附上明太祖朱元璋的神话般的故事,因而这景也就奇了。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吟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花径”,那其中的雅与趣则仁智各见了。
到庐山,“美庐”自然是要去看看的。那是当年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来庐山避暑之地。如今,虽人去而楼未空,一些遗物尚存。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也曾下榻于此,且留下了珍贵的照片。
我和妻伫立“美庐”庭院之中,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让我浮想联翩。在毛公与蒋公曾小憩的阳台上,我和妻也坐在藤椅之上照了一张照片,回来冲洗之后,妻在其背面题诗一首:“蒋宋美庐筑爱巢,毛公雄居更自豪。四十年后我们也坐,人生幻化几多妙。”
到庐山,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会址是一定要去看一看,想一想,感一感,悟一悟的。庐山会议在中国现代史上可留下了举足轻重的一页呵。
我久久地望着眼前“庐山会议旧址”的石碑,思潮起伏。触景生情又想到了自己……恰在这时,山间飘来一阵浓雾,顷刻间四周的景物都模糊了。可一会儿,云开雾散,一切又明朗起来了。
我情不自禁地用手抚摸着这块“庐山会议旧址”的石碑,心中感叹道:峥嵘的岁月,迷茫的世界,变幻莫测的人生,犹如这美丽而又神秘的庐山一样,让人捉摸不定。游人欣赏庐山的美景,领悟着这里人文景观多层面的情趣。当你告别这里的时候,心中便吟唱起那牵动万千情思的庐山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