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城市的鱼
作者:亡国虏时间:2025-04-11 23:36:46热度:0
导读:爸爸总是用一根粗布条将我背在背上,然后骑着那辆旁边挂着两个大筐的加重自行车,走过泥泞的小路,走过贫穷的村庄,走过贫穷的季节,穿越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去收购那些过期的干馒头,过期的饭食肉类等。一整天下来,
爸爸总是用一根粗布条将我背在背上,然后骑着那辆旁边挂着两个大筐的加重自行车,走过泥泞的小路,走过贫穷的村庄,走过贫穷的季节,穿越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去收购那些过期的干馒头,过期的饭食肉类等。一整天下来,爸爸的两个大筐满满的,我家的小猪们又可以幸福好些天了(这些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呢)。
那些大街小巷,我都不知道名字,但爸爸记得清清楚楚,每一条街每一条小巷在他眼里都是四通八达的,无论拐进了怎样偏僻的巷子,都挡不住他的去路,我们总能在天黑之前回到村庄回到温暖的草屋。对于渐渐成长的我,城市始终像一团迷,或者一团麻在我的脑海储藏着;对于城市,我始终整理不出一个头绪,所以每次只能跟在爸爸身后或者原路返回。当时的我,始终认为爸爸是无所不能的,到如今依然这么认为。现在的我每当走进城市依然会有闯入了迷宫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繁华,因为喧嚣;也许是因为我漫无目的。
我感觉爸爸就像一条游走在城市的大鱼,而我呢,则是紧贴在爸爸背上的一尾小鱼。
如果爸爸累了,就会拐个弯到水碾河一个姑婆家歇歇脚,然后,姑婆就会给我好吃的零食;端上热乎的饭菜,还特别炒一个回锅肉,爸爸吃得可香了(那时候,我们家半年都难得吃上一回肉)。姑婆是妈妈住院时认识的,姑婆很慈祥,每次去都要留我住几天。妈妈跟我讲,我出生后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又遇上农忙,可愁坏了妈妈,还好姑婆知道后就让爸爸送我去她们家,在那里住了四十多天后,我长得白白胖胖,身体也好多了。姑婆和我的感情深了,隔一段时间,她就会邀请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成都玩,去了以后,她又会拿出很多零食给我,她说都是平时留给我的,那一刻,我真像一尾幸福的小鱼,在她们那条小巷里蹦蹦跳跳,游来游去……
猪圈里的小猪,换了一茬又一茬,换来的是我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随着那些吃苦也幸福的日子我慢慢长大,差不多十三、四岁吧,我可以自己骑着一辆二零圈的旧自行车跟在爸爸身后游走于大街小巷,渐渐,我也开始熟悉那些街道,熟悉城市,习惯了食物发霉的味道在我的周围弥漫。而我却开始害羞,开始自卑,不再到姑婆家长住,每次去只是停留一顿饭的工夫,小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感觉到了城市与乡村始终隔着的一段距离?
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还有蔬菜,收获的季节都要拿到成都去卖,妈妈说成都的价钱高一些,顺便还可以给姑婆送些去。每次爸爸的大筐装不完,妈妈就叫醒我和爸爸一起去,星期天好不容易睡个懒觉呢,气得我只能一边做梦一边嘀咕。爸爸的车装得很重,每次遇上大坡,我都得停下车来帮爸爸推车,推到最高处已经累得不行,还得下坡去推自己的小车,心里特委屈眼泪就止不住了。后来想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能做那么多事,承担那么重的活,他们就不累吗?我一直以为大人就是隐形高手,爸爸总有使不完的力将那满载的蔬菜换回一沓沓零钱,妈妈那双始终荷锄的手磨了一层茧再生一层茧后,田地里就会又奇迹般长出蔬菜和花生来。后来,我才明白,我和哥哥就是他们的动力,生命的动力,不断产生能量的源泉……
儿女来到父母的生命之中,注定就是他们这一生最心甘情愿吃苦的原动力。
渐渐长大的我,可以不必跟在爸爸的身后,可以自己和堂姐或者哥哥一起到成都卖菜了,如果卖完菜还早就到九眼桥下散散凉,歇歇脚,考虑了老半天才舍得买一杯五分钱的凉水喝。那时,我家种了一亩多茉莉树,每年夏天的每天下午都要顶着太阳采摘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送到茉莉收购站,季末结账,收入全都是我和哥哥的学费。有时候天气不好,老板不收,看着那些花开在树上可惜,妈妈就建议我们摘来串起在蚊帐里挂着可以熏蚊子,太多了,所以还送同学,送邻居,送小伙伴,后来我提议干脆拿到成都去卖。于是,我就约了堂姐和小弟们一起带着茉莉花,还有针钱,骑车到九眼桥下,我和堂姐负责串花,弟弟们叫卖,呵呵,一角,两角,三角都卖,到最后,五分钱一串也卖。有时候全卖光了,有时候会剩下几串,到了下午已经蔫了,只好扔掉,然后,我们分了钱,各自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那一份总是揣回家存起来全买了小人书……
我和爸爸一起走过的很多街道,经常卖菜的市场我都不记得名字了,依稀只有石羊场、三瓦窑、海椒市、牛市口是我曾经最熟悉的,如今也不知在何处?我和爸爸曾经走过的那些大街小巷,如今都不见了,再也不见了,只有高楼林立。好想再和爸爸一起骑着自行车行走在成都的街道,一起搜寻儿时的痕迹,好想好想……,可是,再也不会有爸爸陪我走过,爸爸熟悉的城市再也不为我所熟悉,他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游弋在喧嚣的城市街道。
一眼望不到边一眼望不到顶,这城市像道路一样加宽了许多倍,房子也加高了许多倍,如今的我,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情节里将自己的童年拾影,除了回忆。于是,我只好安静地坐在成都的公交车里,望着喧嚣的街,喧嚣的商场和人群,搜寻那些大街小巷,搜寻我和爸爸的背影,可是,哪里去寻觅?每一条街都挤满了小汽车,电瓶车,哪里还有加重自行车的身影?姑婆慈祥的笑脸还期待着我的到来吗?因为城市的拆迁规划,姑婆的家早已不知去向,失去联系多年。后来,妈妈终于打听到姑婆就住玉林小区附近,于是去看望她,老人脸上已经充满了岁月的沧桑,但身体还算好,只是身边没人照顾,儿女都工作很忙,于是,妈妈主动留下来照顾二老,差不多半年后才回到家里,姑婆想着不好意思总是麻烦妈妈,所以另请了个阿姨,妈妈才放心回到家里。
爸爸的记忆力一直很好,特别辨别方位的能力。记得去年他病重的时候,我们带他去看病,我们都不记得路线了,他依然还能清晰地指出正确方向。时隔半年,爸爸还是走了,走得那么明白,走得那么稳当,留下我站在城市的中央徘徊,不停地寻找那一条大鱼,还有那尾紧贴在背后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