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李金海先生
作者:便函时间:2025-04-19 09:13:41热度:0
导读:2013年2月8日上午,我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了城北档案中心401办公室,见到了李金海先生。我把自己出版的一本《老百官》赠送给了他,他也回送了我好几本上虞史志之类的书册。我们还相互探讨了一些历史上的问题
2013年2月8日上午,我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了城北档案中心401办公室,见到了李金海先生。
我把自己出版的一本《老百官》赠送给了他,他也回送了我好几本上虞史志之类的书册。我们还相互探讨了一些历史上的问题,彼此的交流比较融洽。
通过交谈,我对李金海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能认识李金海先生纯属偶然。在上个星期的有一天晚上,我正伏在电脑前敲打键盘码字。忽然我看见QQ上有人给我留了言,于是我打开翻看了一下,原来是一个网名叫“海子”的人。
我平时在网上从不主动去加好友,也很少与人聊天。有的人甚至加了一年半载的好友,也没聊过一句话。
可是他自己介绍叫李金海,是“上虞史志办”的。
李金海的名字我感觉很熟悉,好象报刊上、论坛里经常看到他,至于他曾经担任过什么职务,我并没有多少关心过。
因为我只是一个老百姓,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牵涉,就不会去注意各个职能部门的动向。
而“上虞史志办”这个单位倒有点吸引我的眼球,因为我喜欢研究百官的历史。于是,我放下了手上的事,主动回复了他并进行了沟通。
后来我又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才了解了他的一些简历。
李金海先生,1949年7月出生,1965年初中毕业。当了十七年的兵,在福建省厦门市的驻军部队39团曾经担任过班长、排长、干事、副指导员。
在百万大裁军中转业回到了上虞。
1988年11月,李金海先生从上虞市委宣传部科长的任上,调到了上虞市档案馆馆长,后来又同时担任了档案局的局长。
退下来之后,李金海先生还做了上虞市档案局主任科员,在上虞史志办工作。
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他的另一份工作是摄影,拍了很多很多历史性的照片。而且他在上虞的摄影界是大名鼎鼎,与谭寿焕、李绍膺、刘育平齐名,这让我刮目相看了。
我还在网上看了许多相关资料和李金海先生写的不少文章,从中知道了李金海先生为上虞的档案工作曾经作出过很大贡献。
第一件事,是收藏了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1920年8月首版本)。
在我国,已发现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1920年8月首版本)共有7本。
现存于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上海和浙江嘉兴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都是浅蓝色封面1920年9月的“再版”本。
中共中央编译局保存的也是“再版”本。
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则是1924年6月的“第三版”本。
北京图书馆保存有一本没有封面的《共产党宣言》。
据说经当时还在世的陈望道辨认,是1920年8月出版的,只可惜没有封面,是一残本。
而我们上虞市档案馆保存的则是比较完好的一本,其价值可见一斑。
第二件事,是收藏了一份日军侵华期间日本内阁总理兼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亲笔签署的《感谢状》。
《感谢状》的基本内容是:昭和十七年五月二日,也就是公元1942年5月2日,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为村上垣助给日本军队献纳国防资材表示谢意。
这是日军对一个疯狂掠夺中国资源的日本人表示感谢。
日本政府和日军在无条件投降后,因害怕追究战争罪行,将大量罪证档案彻底烧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法院)为了证明战争罪行,只得大量采用口头证词。
而我们上虞市档案馆保存的东条英机亲笔鉴名的《感谢状》,是留存于世的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
第三件事,是收藏了一份清代康熙23年的皇帝圣旨。
这份诏书,开头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质地是淡黄色的丝织缎子,宽30厘米,长184厘米,扉面是用丝织成的篆文“奉天敕命”字样,两边为向上向下两条龙。
全文用毛笔书写,右边用汉文,共200个字,左边用满文撰写,内容与右边汉文相同。
诏书主要是对顾宗孟及其妻子章氏的嘉奖。授予候选州同顾宗孟夫妇为“儒林郎”和“安人”。
摘录如下:“顾宗孟赋质纯良持身恪谨儜服官之奏绩先报国以抒忱悃克昭新论宜贲茲以遵例急公授尔为儒林郎……谊钦兹宠命懋乃嘉献。”“报国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淑女爱从其贵尔候选州同顾宗孟妻何氏含章协德令仪……翟茀钦承益励柔嘉之则”。
左边落款:“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初四日”,盖上11×11厘米两枚汉、满文“阳文”“敕命之室”大红正方形铃印。
2002年12月5日,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敕命时代较早且保存完好,在全省尚属少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鉴定等级为“二级珍贵文物”。
这三件收藏的文物如今已成为了上虞档案馆的“镇馆之宝”,能够收藏到这三件文物李金海先生是功不可没。
李金海先生与同事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为上虞档案馆收藏了许多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宝贝,硕果累累。
我想,我应该呼吁上虞市政府对李金海先生要好好煲奖一番!
档案,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走去,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历史画卷。
“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
李金海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从事的一切,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延续今天的历史,将每一个史实折叠成一片片记忆,存储到历史的长河之中,留待他们来开启、来感知。
而我们老百姓对档案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从拥有到珍惜的漫长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作为历史记录的档案,在各个领域里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能认识李金海先生使我获知良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