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爱一生的金岳霖
作者:衎然时间:2025-04-19 09:47:10热度:0
导读:若说起来,我对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及徐志摩还是略有些了解的,可是,对与林徽因关系密切相关的金岳霖还真的有些因为熟视无睹而缺乏任何的了解。今天偶尔在《特别关注》上读到一篇关于他的小文,才引
若说起来,我对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以及徐志摩还是略有些了解的,可是,对与林徽因关系密切相关的金岳霖还真的有些因为熟视无睹而缺乏任何的了解。
今天偶尔在《特别关注》上读到一篇关于他的小文,才引起了我对他的兴趣。老实说,这兴趣还是因为他与我仰慕的才貌品皆全的林徽因有瓜葛才产生出来的。
于是我开始搜寻关于金的一些文字记录,也便有了一下支离破碎的所谓了解,拿出来与朋友共享。
根据汪曾祺文章描述,年轻的金岳霖的样子有点怪,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连进教室给学生讲课时也不摘下,而且还戴着一对一黑一白镜片的眼镜。但渊博的哲学学识和一米八的高大的身材,以及“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的装束,还是证明了他是一个才貌两全的男人。而且,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等故事也阐释了他风趣天真的另一面。
早年,金岳霖就经朋友徐志摩介绍认识了林徽因。随着冰心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小说发表达到巅峰,而梁家的“太太客厅”最为忠实长久的参与者,就有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间的感情越来越深,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特别在金与林之间,已到了心心相印,难舍难离,甚至干柴烈火不可收拾的程度。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金岳霖一直恋着林徽因,直至1984年10月19日,一代哲学大师,世之罕见的孤独的爱情行旅和浪漫骑士,终生未娶的金岳霖在北京寓所去世。自始至终他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
据说,金岳霖在英国读书时,曾得到很多美眉的青睐,其中有一风流俊美的金发女子还追随老金来到北京,并同居了一段时期。但自与林徽因相识后,这位美女便被金岳霖打发回到了美国娘家,再也没有回来。随后,金便搬到北总布胡同3号“择林而居”(金岳霖语)。
1932年搬到北总布胡同与梁家同住一处的,只是“他们住前院,大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这话是金晚年的回忆,并坦承自己无法割舍梁家的客厅,“一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似的。”
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钦羡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林徽因对他也投桃报李般敬爱。他们心灵的默契非同寻常。据说,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觉得,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小无猜啊。两家又是世交,连政治上也算世交。两人父亲都是研究系的。林梁二人比较起来,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他们俩的结合,结合得好,这也是不容易的啊!衡量再三,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于痛并快乐中,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所以,金岳霖对林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加信任。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与徐志摩是绝对不同的。徐在伦敦邂逅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不禁为之立刻倾倒,竟然下决心跟发妻离婚,后来追林徽因不成,失意之下又掉头追求陆小曼。林徽因被他父亲带回国后,徐志摩又追到北京,他满脑子林徽因。可是,一旦遭到拒绝的阻力,他就立刻地改弦更张去狂追陆小曼了。
林徽音去世,梁思成另娶了他的学生林洙,则不免让人觉得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对林徽音的感情要比梁思成来得深厚得多,有人说金岳霖才是真正懂得爱情的人,他对林徽因的痴恋让“三洲人士共惊闻”。这位老先生一生的感情确实从来都没离开过林徽因。
一九八三年,金岳霖这时已八十八高龄,有冠心病,几年来,因肺炎住院已是几进几出了。他身体衰弱,行动不便,记性也不佳,一次交谈只能十来分钟,谈长点就睡着了。几年前,在老友们的怂恿催促下,他开始写些回忆文字,但每天只能写百多字。由于体力精力不济已停笔。但却是“早年的事情是近代史,现在的事情是古代史。”
当老态龙钟反应迟钝的金岳霖,青筋暴露的枯手捧着一本用毛笔大楷抄录的林徽因诗集轻轻地翻着时,却能清晰地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一页,竟然高八度地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能从那衰弱的躯体里发出这样的声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着啊。甚至他还能接着一句一句地念下去,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末了,他扬起头,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终于写成了!”林徽因那首《八月的忧愁》是优美的田园诗,发表于一九三六年,构思当是更早。事隔半个世纪,金岳霖怎么对第一句记得这么牢?那定是他时时关注着林徽因的创作,林徽因酝酿中当着他反复吟咏这第一句,被他熟记心间,经年不忘。
之所以他为了她能终身未娶,是因为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以后,当他已是八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的时候,他仍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语不发,紧紧握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像小孩求情似的对别人说:“给我吧!”
林徽因一九五五年去世,在她的追悼会上,金为她写得挽联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