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合浦
作者:针头时间:2025-04-17 13:49:19热度:0
导读:晚年苏轼谪居岭南前后七年,契阔死生、丧亡九口。而他在合浦的两个月却鲜为人知,但正是合浦给了他一个安抚心灵的港湾,平静、超然、等待,合浦山水人文包容着一个遭遇巨大变故后的苏轼,与他化作一段历史佳话。元符
晚年苏轼谪居岭南前后七年,契阔死生、丧亡九口。而他在合浦的两个月却鲜为人知,但正是合浦给了他一个安抚心灵的港湾,平静、超然、等待,合浦山水人文包容着一个遭遇巨大变故后的苏轼,与他化作一段历史佳话。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十七日,已经六十五岁的苏轼告别“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海南儋州北归,月底开始渡海,有诗《六月二十日渡海》。到雷州又作《夜雨重宿兴廉院》诗曰: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扁舟寄渺茫。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苏轼携幼儿苏过及仆人,离儋州歇雷州到廉州,一路下来很不顺利,暴雨倾泻、洪水涌涨,桥也坏了、天气阴晦。过白石山(今合浦山口)有“青山南、白石北,此地嵯峨人不识”之叹。为此在他到廉州时写了《书合浦舟行》追记这趟艰辛路途:
予自海康适合浦,遭连日大雨,桥梁尽坏,水无津涯。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以西皆涨水,无复桥般。或劝乘蜓舟并海即白石。是日,六月晦,无月。旅宿大海中,天水相接,疏星满天。起坐四顾大息,吾何数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过于在旁酣睡,呼不应。所撰《易》、《书》、《论语》皆以自随,世未有别本。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丧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合浦,取义“江河汇集于海之地”,又称廉州,“以其地有大廉山故名廉州”(唐·元和·郡县志》)。合浦置郡始于汉武帝元鼎元年,郡治初在徐闻,东汉移合浦。《后汉书·郡国志》载,合浦郡辖合浦、徐闻、高凉(今阳江)、临允(今新兴)、朱卢(今琼山)五县,辖地范围西起东兴,东达新兴和阳江,南至雷州半岛和整个海南岛,北到玉林和容县,基本与后来的南北朝越州郡版图一致。另据《方舆纪要》云:“廉州府南滨大海距交州,固两粤之蕃控蛮夷之襟要。”说明合浦地理位置很重要,由此也控制住琼州海峡和北部湾海域,从而奠定汉代岭南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中心。《读史方舆纪要》(卷一0四)又云:“三国吴孙皓末,交趾太守遣将毛灵等攻合浦,战于古城,大败灵兵,即此城也。”《朱官脞录卷一》说,相传秦尉佗常驻军廉州府。《前汉书卷六武帝纪》又载:元鼎六年南越王相吕嘉反叛,武帝发五路大军征南越,其一路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及楼船将军杨仆,集“楼船十万人”“咸会番禺”后水陆并进“会至合浦”“征西瓯”。可见,合浦首先作为军事要塞载入史册。到了东汉,以珍珠、丝绸为主要手段的对外贸易开始在合浦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齐头并进作为汉代以后的两条交通大动脉。合浦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中心,以交州(今越南海防)、徐闻(广东徐闻县)为左右翼,概因合浦境内有南流江(支流有张黄江和武利江),可溯接北流江入西江连珠江,又上桂江过灵渠入湘江而与中原紧密沟通,反之,中原也是通过这条水路南下合浦出海与海外加强联系。迄今在合浦的近万座庞大汉墓群中不断大量出土有玛瑙、琉璃、琥珀等舶来品,无不证明往昔合浦的繁荣昌盛。
而佛教在东汉时期正是选择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佛圣达摩曾经也是走这条路来的,因此使得合浦很早就成为佛教胜地,寺庙遍地、佛经传诵。苏轼入廉州城住邓拟园林清乐轩,有《移廉州谢上表》言:“此生敢更求荣?处世但知缄默。”苏轼与合浦老人苏佛儿禅佛后有作《记苏佛儿语》(《文集》卷七三题作《记合浦老人语》)说:
元符三年八月,余在合浦,有老人苏佛儿来访。年八十二,不年饮酒食肉,两目烂然,盖童子也。自言十二岁斋居修行,无妻子,有兄弟三人,皆持戒念道。长者九十二,次者九十。与论生死事,颇有所知。居州城东南六七里。佛儿:“尝卖菜之东城,见老人,言:‘即心是佛,不在断肉。’余言:‘勿作此念,众人难感易流。’老人大喜,曰:‘如是!如是!’”
从中反映着合浦佛教文化的普及,映照着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不仅如此,他曾在与王巩论道的信中提到廉州丹材:“大抵道士非金丹不能羽化,而丹材多在南荒。故葛雅川(葛洪)求峋嵝令,竟化于廉州,不可不留意也。”佛与道渗透着儒人苏轼安贫乐道的思想,这是他在岭南的精神支柱。
所以,苏轼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古刹东山寺欲与主持禅佛,“以诗名岭外”的主持“合浦俞上人”却“访道南岳”去了,但他有诗留壁:闲伴孤云自在飞。“东坡居士过其精舍”不无遗憾地“戏和其韵”:孤云出岫岂求伴,锡杖凌空自在飞。为问庭松尚西指,不知老衲几时归。苏轼此言与陶诗的“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咏贫士》其一)的“孤云”意象何其相似,这也就成了他们的象征。
以纪念太守孟尝廉政爱民而建的还珠亭非常平静,不平静的是《后汉书访铣⒋方驳蕉汉掀帧安徊仁担3鲋楸Α薄俺7瞪膛选钡纳桃捣⒋铩⑹芯比佟5皇匾壮鎏肮伲叭翁鼐乖斐珊掀帧捌墩叨鏊烙诘馈钡牟蚁螅铣⒓础扒案兀品绺恼ブ楦椿埂倍埂凹⒚衩苫睢保俏昂掀种榛埂崩返涔视衫矗笠奘娜四土偻ひ魇澄摹K臻锌溃骸懊铣⒏呓啵┱鳎ブ楦椿梗薰趾跚Ч庞⑹隆!钡弈蔚氖墙裉欤骸霸蛎袢朐ǖ祝跄蚊铣⑷ゲ换梗俊痹谡紊嫌星蟹糁吹乃臻园傩毡泶锪松钋型楹投粤艋降某嘧又摹C鞔纸踝饔小痘怪橥ぁ肥汉掀只怪槭浪疲Mひ平ㄊ赂隆H艚锢砺坻诟校淮鞑ㄒ淮恕?
廉州七八月正是龙眼成熟季节,太守张左藏一番好意捧上一把龙眼给苏轼品尝,却不想苏翁吃出了惠州荔枝的用意,《廉州龙眼质味殊可敌荔支》句首就是“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尾句“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与《荔支叹》的“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相媲美,其文好讥讽可见一般。但他在合浦与友欧阳晦夫(欧阳修之子)相遇时所作《欧阳晦夫遗接罹琴枕戏作此诗谢之》又饱含深情,诗中有“见君合浦如梦寐,挽须执手俱纨澜”一句,合浦也和赤壁一样而“人生如梦”,其怀古心态在海角亭里则表现无疑。
元朝范椁《重建海角亭记》说到:“钦廉僻在百粤,距中国万里而远。郡南皆大洋,而廉又居其折,故曰海角也……盖地理僻远,复加瘴疠,自古以来,非谪徙流离之士鲜至焉,……寓斯土而登新亭者,有能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