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而以铁网和琉璃异材质结合的“更见菩提”系列作品,则是她与佛教的缘续,更是一次转变与颠覆。“更见菩提”系列的灵感就直接来源于创作者杨慧珊左耳失聪的经历。一阵阵耳鸣,什么也听不到。耳朵里面波涛汹涌,像是浪
而以铁网和琉璃异材质结合的“更见菩提”系列作品,则是她与佛教的缘续,更是一次转变与颠覆。
“更见菩提”系列的灵感就直接来源于创作者杨慧珊左耳失聪的经历。一阵阵耳鸣,什么也听不到。耳朵里面波涛汹涌,像是浪打在岩石上。这个声音不停地在她耳朵里面,变成了一种提示或者说启发。杨慧珊说,自己尽量不要想它是一种痛苦的东西。就像有一件作品还没完成,它是一件观音坐在那边,从耳朵开始是一层一层的感觉,如果无限放大的话,可以看到耳朵本身的形状与结构就像是那个浪的轮廓,如果无限把它延展,就是那个在耳朵里的声音,就可以把它释放出来。于是,杨慧珊用铁丝深入到琉璃中,与不同材质结合,造就混乱的协调。黑不透光的佛像,漫天纠缠的铁丝,厮杀,变形。后来英国著名策展人安德鲁?布华顿形容,它表现出“不加修饰、令人焦虑的能量与联想,更体现出宗教信仰的力量”。
那些精心构思铸就的尊尊佛像,或与“气泡”共存,或为“铁网”所罩,众生领悟的又何止于一种宗教信仰,更深层的是对“自在”与“自为”、对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深情慈悲呼唤的人生真谛。
“对我来说,塑佛并不是一个艺术行为,更是一个冥想过程,带着我寻找智慧并让我从不安中平静。现在我想,自己今生的大愿何必执著于能不能在这一生完成?能不能由自己完成?重要的是,在那个辉煌的传统里,慈悲和智慧,能够源远流长。”——杨慧珊
在我看来,“无相无无相”系列是创作者对“空”的解读;而“更见菩提”系列则是作者对“苦”的感悟。
“无相无无相”系列作品中,以多个或多面佛首像为主体,以佛首幻化的表形具象佛教中“空无”的概念。那些佛面,好像都一样,又好像都不同;好像很清晰,又好像很模糊;无喜、无悲、无嗔、无怒、无怨、无忧、无患、无惧。体现佛教中“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的阐释。或者说,创作者想表达的就是一个概念:放下。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所谓无欲则刚,在这一场漫漫人生的修行中,只有放下执念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与自在。
“更见菩提”系列作品以气泡或金属网连同磨砂琉璃佛塑一起封进模具重新塑形。以金属质网体现佛之至刚至坚,令人心生敬仰膜拜;以气泡飘渺体现佛之至柔至脆,令人心生向往亲近。以此表达佛教中“能除一切苦”“度一切苦厄”的涵义。简言之,创作者想表达的概念就是:面对。佛说苦海慈航,海不扬波。苦难来临,不推诿,不逃避,直面惨淡的人生,有“面”才有“对”。从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参透生命的真谛。
琉璃的美丽,在创作者的娴熟技法掌握下,展现一种如舞如诗的幻美,它的内在,却是悲悯的欢喜。
二十年来,杨慧珊用自己的语言、色彩,文化的风格,以琉璃中见般若、生命中体现智慧的真理,向世人阐述了“琉璃”这个有着远古印记的当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