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廉村,因“苜蓿廉臣”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得“帝赐廉明至今华夏第一村”而闻名遐尔。与之并存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八闽第一进士故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廉村,因“苜蓿廉臣”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得“帝赐廉明至今华夏第一村”而闻名遐尔。与之并存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八闽第一进士故里”和“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的种种美誉更恰如其分地将村庄里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于世人面前。
走进廉村,第一眼就会被它的阑珊古意吸引。这是一座浸染在悠远的时光里的古城,可能与你的双足摩挲的一块石头就来自宋朝,可能你双手抚摸过的一块青砖还带着明朝时的气息,那些锁入你眼眸里的精美古木雕,容颜老旧的古画,环村一周伟岸的古城墙,静穆的古祠堂,碧水潺潺的古码头,坐镇堂前的石狮……它们都有着各自久远的历史,在历经沧桑变迁后,在出尘的悠闲里偏安一隅,静默有韵。
沿着廉村青砖、青瓦、土墙、木屋的夹道而行,当轻叩青石的回响在长巷里寂寂荡开,沿途宋代风格的古官道就会频频赶来与您会晤。一条或三条修光的条石齐整地纵向铺设的古官道,镶嵌其间的用青色鹅卵石拼成的精美的圆形图案如水泛涟漪,圈圈漾荡。随行两侧不时闪现而出的翘首高昂的古居依然典雅,精致华美的照墙仍显当年荣耀,路边的古石器如长者静立……恍惚间,时日挪移,眼前的画卷徐徐展开,是宋时清风,亦或明时朗月,携着古意雅韵如淡墨晕染。
这是一座内心安宁的村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五座祠堂便是村里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村口,“明月先生”端坐正中的祠堂即是“明月祠”,当地人也称“后湖宫”,因薛令之号“明月”而得名。祠堂原建于明正德八年,后因失火烧毁,于乾隆四十二年重建。祠堂正上方悬挂着光绪四年的牌匾“覆载资生”,以教化后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官一任一定要服务百姓、造福苍生。村中的陈氏宗祠是廉村最大最古的建筑,陈列的楠木长案桌,是福建省最长的长案桌,上悬的牌匾“理学名宗”于嘉庆十六年由福宁知府王天禄为廉村立的。这里展出的廉村众多进士的官衔牌,再度揭开了远近闻名的“进士村”的光耀历史。陈氏宗祠下还有三个分房支祠,古祠里家珍无数,陈列着为数不少的古字画、古石器以及大量的民俗文物。其中展示的精雕细作的四道古屏风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是道光元年的寿屏,多层透雕,细腻到一发一须清晰而辨,人物神态栩栩如生,足见雕工精湛。这个集历史、艺术及文化价值于一身的屏风上的寿序还是由林则徐的老师游光绎撰稿完成的,足以印证当年族系的兴旺和文化的繁荣。
到廉村的每个游客除了参观祠堂,必不可少的是走古官道、游古码头,访古城堡。据传宋代廉村鼎盛时,官道两旁耸立十六座气势显赫的进士府第,因为岁月递嬗和战争兵火,现已不复存在。如今,旧时繁华谢幕,铅华洗尽,官道寂静安然地迎纳每一个游客的阅读。在阡陌纵横的官道上信步的游人遥想起当年冠盖云集、锣鼓喧天,衣锦还乡的先人,恍如隔世。建于明嘉靖年间的1200多米的古城墙始终情怀不改,数百年如一日地环护着村庄。这个曾有6个城门的椭圆形古城堡静默地倚着廉水,伴着古码头,把如流往事都一一记刻在心头。曾几何时这里“十里长街不打伞”,帆橹相济,商贾云集;几度名贤大儒相送往来,谈笑鸿儒,文人辈出;也曾贤妇捣衣,儿童戏水,浣溪归返;今日溪岸齐整一新,翠竹婆娑,碧水相和,埠边的木舟扶舷漾水。纵眼望去,绿竹如屏,青山如黛,巨树擎天,漫步其间只觉柔风细细,清爽而安逸。若是桨橹轻摇,舟行水上,两岸翠色叠叠且行且进,一幅水墨山水尽收眼底。
落山环水抱的廉村,移步即景,即文化。叩开一扇红漆剥落的朱门,走近昔日的高门府第;路边横陈的瓜楞柱,即是祥云古寺的建筑残件;“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的春夏秋冬的四景图,是黄慎的弟子李灿的真迹。俯身交谈的拴马石,抬头可见的“藻井”,足下的“八卦地”,照墙上的“龙头鱼”,现存的十六对旗杆石,巍然不倒的古城墙,焕然一新的古码头……悠悠古村,漫漫官道,历史在这里积淀,悠久的平淡更显深沉的文化底蕴。面对世人频频轻点的翰墨书香,淡定、沉潜,还是千秋明月心,万古廉水情,教人心间修篱种菊,洁净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