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是鸟儿,总想展翅蓝天;是雄鹰,总想搏击长空;是鱼儿,总想遨游大海。而年轻的我们,总想登上理想的山巅,领略成功的喜悦。可是,我们常常困惑,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呢?当有一天,我读到彭端淑的《为学》,一下子豁然
是鸟儿,总想展翅蓝天;是雄鹰,总想搏击长空;是鱼儿,总想遨游大海。而年轻的我们,总想登上理想的山巅,领略成功的喜悦。可是,我们常常困惑,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呢?
当有一天,我读到彭端淑的《为学》,一下子豁然开朗。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两个人都想去南海。穷和尚凭借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到达了南海,而富和尚多年来就想雇船去,但害怕险阻一直没有去成。四川距离南海有几千里远,条件优越的富和尚没有去成,条件艰苦的穷和尚却到达了。可见,问题的关键是——做,还是不做。所以彭端淑说:天下事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如果去做,难的也变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也变困难了。
名言说“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要冒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可见,只有远大的理想,不去行动,永远不会成功;只有去做、去尝试的人,才可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如此。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是一个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的人。也许,你一定认为他从小是一个神童吧?其实,不然。在牛顿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生下他之后,母亲把他托付给外婆,自己改嫁,后来母亲再次成为寡妇。由于家庭的原因,小时侯的牛顿,体质弱胆子小,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呆头呆脑,经常遭受同学们的耻笑,老师也不喜欢他,认为他不是可塑之才。但牛顿没有自暴自弃,他以坚强的斗志攀登科学的颠峰,废寝忘食地工作,勤勤恳恳地“做”实验,终生未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正如他所说:“别人用一倍的时间去做事,我就用十倍的时间去做。”有人请教他为什么成功,他幽默诙谐地说:“我一直想、想、想……”这句颇为轻松的话语里,包含了多少“做”的辛劳,隐藏了多少“做”的艰苦,容纳了多少“做”的喜悦!
我国大画家齐白石,擅长诗、书、印、画,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他的作品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从而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这样伟大的成就,与他一生辛勤的“做”是分不开的,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若把时光挽画禅,工夫深处见自然。”
这样辛苦劳“做”终于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们都向我们证明,“做”是何等的重要。一个人,只有肯去做、去尝试、去付出,才会成功;相反,不做,你就永远被拒之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我国南朝时期的江淹,早年很有才气,他的著名作品有《恨赋》和《别赋》,依据社会上各种各样人物的愁恨和离情别绪来加以描绘,都有着浓厚的感伤情调。后来做了大官,过上了安富尊荣的生活,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不再勤奋,不再“做”,文学才能逐渐减退,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后人总结出了“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不要重蹈其覆辙。再如“守株待兔”里的那个宋国农夫,意外捡到一只兔子美餐了一顿,从此不再劳作,等待第二、第三只兔子,结果兔子没来,田地荒芜,自己沦为人们的笑柄。
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渴望成功的人,彭端淑用《为学》告诉我们,成功,不仅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心壮志,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