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文革时期,他如一大批知青一样,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村子。那年他20岁,健康英俊,睿智能干,当上了村子的会计,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和善真诚,大家对他印象都不错。到了成家的岁数,村里的老书计给他介
文革时期,他如一大批知青一样,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村子。
那年他20岁,健康英俊,睿智能干,当上了村子的会计,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和善真诚,大家对他印象都不错。
到了成家的岁数,村里的老书计给他介绍了对象。她生得美,但家里没让念书,不通什么事理,但这女人能干,心肠好。
他们就在这个小村子成了家。女人给知青生了两男一女,她所有的心思都在孩子们和这个家上面,洗衣做饭,操持家务,他每天上班下班,认真工作。日子还算富裕。别人眼中,这个家令人艳羡不已,但他们,一个是城里的知识分子,一个是乡下的平凡女人,所以总是会吵架,甚至大动干戈。尽管如此,因为孩子,日子还是要过。
他们把孩子养大,直到成家立业,辛苦了大半辈子。
后来,他们的孩子也有了孩子,知青很疼孙子孙女,尤其是孙女,有一次下班后买回来串葡萄回家,小孙女见了,一下子就抢过来,她怕爷爷再抢回去,就躲旮旯不出来,不一会儿就把葡萄都吃完了,知青被逗得哈哈哈的笑,脸上已满是皱纹。
人总是会老的,知青没有了当年健壮的身板,病倒了,也终于有一天,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的这个家。弥留之际,他看到,那个和他吵了一辈子架,甚至大动干戈的女人,哭得昏天暗地。
以后的日子,那个女人依旧操持着这个家,女人兄妹多,她又最年长,可能小时候营养不良,身体不好,岁数大了,病也来了,她患了肝硬化,晚期。
女人卧于病榻,一定会惦念操持一辈子的家,一定会回想她的一生,也一定会念着没有和她一起走完一辈子的知青。
故事讲完了,我,就是那个躲在旮旯吃葡萄的知青和女人的孙女。尽我所能,这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也借此感谢文革时期,下乡为祖国作出贡献的那一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