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袁山桥”的由来
作者:顿舍时间:2025-02-09 03:14:05热度:0
导读:今天的新建路上虞实验中学西北角,原先这里有一座孔山,孔山下住着袁姓家族。而流淌了千年的小河上,曾经静卧着一座古桥,百官人称作袁山桥。桥边野树丛生,古藤垂绕,一派苍深古朴之气。登桥远眺,则绿野盈眼,村舍
今天的新建路上虞实验中学西北角,原先这里有一座孔山,孔山下住着袁姓家族。而流淌了千年的小河上,曾经静卧着一座古桥,百官人称作袁山桥。桥边野树丛生,古藤垂绕,一派苍深古朴之气。登桥远眺,则绿野盈眼,村舍毗邻,舟楫往来,一派恬美富饶的水乡风光。
然而,这里原先是没有桥的,只有一个小小的袁山渡口。百官古镇河流纵横,平时还好,但每逢百官市集,百姓出门便显出了诸多不便。袁山渡口是百官人和前江乡民们过河的必经之路。后来,是住在袁山村的一个叫袁宝的人在渡口出资兴建了一座袁山桥。这袁山桥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袁山村依山傍河,有个叫袁宝的人是村里有名的地头蛇,凭着家里有一个兄弟在丰惠县城做官仗势欺人,平日里经常带着一帮狐朋狗友横行霸道。有一天袁宝看见渡口人船往来频繁,便打起了袁山渡口的主意,想趁机从中牟取钱财。
于是,袁宝叫来了他的一帮狐朋狗友,把撑船的老大先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打了一顿,接着又连夜在袁山渡口用树木七拼八凑设立了一个关卡,并在渡口旁竖了一块木牌,写上行人按每人一文,船只按小船二文,大船五文计算的收费公告。第二天就开始向往来船只和行人强行收费,要是行人或船只不肯缴纳关税,袁宝便会叫他的那帮兄弟们,用拳脚说话以武力相威胁,不少行人和船家都吃过袁宝的苦头。
关卡设立后,住在河北的前江几个强悍村民曾经联手起来抗拒袁宝,但没想到袁宝事后会叫了一批地痞流氓,到这几个村民家里又是砸,又是打的,完了还说这叫杀鸡儆猴,让其他村民好好看着。从此之后,四邻八乡的老百姓对袁宝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许多老百姓本来生活就清贫,现在又平白无故地多增加了一笔支出,对袁宝是恨之入骨。
有一天,家住百官下市头糜家“大夫第”,长期在外地做大官的糜老爷回乡省亲,在家问起乡里百姓的生活近况,有人向糜老爷反映了袁山渡口的事,糜老爷见大家个个气愤异常,便仔细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糜老爷听后拍案大怒:“岂有此理,竟有此等恶霸,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置国法于不顾。”糜老爷又说:“这事县衙不管?”大家说:“袁宝的哥哥在县里当官,没人敢去告。”糜老爷当即宽慰了大家,表示一定会彻查此事,还百姓一个说法。
一天晌午,袁宝照例翘着二郎腿坐在渡口边等着收钱,远远看见一条船向袁山渡口缓缓驶了过来。看见是条大船,袁宝心里盘算着这次又可以赚大的了,便朝着船只吆喝:“停船!停船!交钱!”但船家对袁宝的话充耳不闻,反而加快了速度,好象要闯关。这下惹怒了袁宝,眼看船只就要驶过关卡,他两手一挥,身旁的几个小兄弟立马跳上停在渡口边的几条小船上,追上了大船,将它团团围住,重新圈回到袁山渡口。
船还没停稳,袁宝就气急败坏地跳上大船,开口就骂人:“哪里来的刁民,竟敢违抗老子的命令。”几个小兄弟也围上来,个个捋起了袖管,摆出一付随时开打的驾势,只待袁宝一声令下。
谁料船家面不改色毫不惧怕,其中袁宝的一个手下见状,蠢蠢欲动想先来个下马威,于是就两步并作一步,动手先发制人想制服船家。没想到这个船家虽然身材矮小,但机灵得很,一个闪身,就躲过了小混混的拳脚,再轻轻地一勾脚,小混混顿时失去了重心,扑通一下摔进了河里。
袁宝见状火冒三丈,气急败坏地吩咐手下扣下船只:“给老子把他押上来,今天老子就要给你点颜色看看,让你知道惹我有什么好下场。”袁宝的一帮小兄弟们正要动手之机,只听得船舱里面传出一声:“且慢!”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从船舱里面走了出来,此人走到袁宝面前说道:“所为何事?”“你小子是真不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啊,此乃我设立的关卡,要想通过,先留下买路钱。”“公河公用,是谁准许你私设关卡的?”
袁宝不屑地上下打量了一下年轻人,回答:“这事还轮不到你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来管,想要逃税,先问问老子同不同意。”袁宝大喊一声,“弟兄们,给我拿下!”袁宝手下的三五个人将年轻人团团地围住。
“谁敢动手!”年轻人一声令下,言语中充满威严,让袁宝几个手下的人不自觉地后退了几步。船家从船舱内拿出一身鲜艳的官袍,给年轻人换上,又从船舱里闪出了四个跨刀侍卫。原来,此人正是乔装打扮的糜老爷。袁宝一赶人顿时傻了眼。糜老爷呵斥道:“你视国法朝纲于不顾,在公共河道上私设关卡,可知罪?”袁宝一听吓得魂飞魄散,两腿直打哆嗦,连连跪地求饶:“小人知罪,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途经袁山渡口的百姓和一些听闻此事的百姓纷纷围拢上来,静观事态的发展。只见糜老爷说道:“你欺压乡民一事,人证物证俱在,按照国法,理当立案查办。”“对!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岸上的百姓异口同声。袁宝见百姓联合起来围攻他,不停地求饶:“大人,小人知错了,大人饶命啊!千万不要把我关进大牢啊!”“那本官就给你两个选择,其一,官办,乖乖地在大牢里坐上三五年;其二,私办,马上把这些年来从百姓那搜刮来的钱财交还出来,在这里建造一座桥。”
袁宝有心想要再“捣捣浆糊”耍耍嘴皮子,可抬头看见糜老爷一脸威严,便再也不敢说二话了:“谢大人,小的立即把钱款退还给乡亲们,小的立即筹钱建桥。”“当着乡里百姓的面,你好好记着今天所有的话,要是还敢有二心,或是让我再听见你有任何欺压百姓的事情发生,本官一定严查!”“是!是!小的知道了!”袁宝的头都贴到了船板上,再也抬不起来了。
一年后,袁山桥终于建成,桥造好那天,人山人海,附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要知道造桥修路在古代可是了不起的大事。从此老百姓往来再也不用摆渡了!
袁山桥长虹卧波似地横跨在河的两岸,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这就是袁山桥的由来,百官后人曾叫作孔山桥、圆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