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飞处,李白诗化成蝶
作者:芜浅时间:2025-03-26 01:50:52热度:0
导读:诗人余光中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三分化成月光,七分啸成剑气。”李白仗剑而行,踏步而歌,在大唐的土地上犁出丰硕、浪漫、飘逸的诗行。盛唐的雍容和海纳涵孕了李白的诗风侠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诗人余光中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三分化成月光,七分啸成剑气。”
李白仗剑而行,踏步而歌,在大唐的土地上犁出丰硕、浪漫、飘逸的诗行。
盛唐的雍容和海纳涵孕了李白的诗风侠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力士脱靴、贵妃研墨,都不足以见证李白的傲骨嶙嶙。
翰林供奉只不过是玄宗的一条御用锁链,又如何能囚系住李白那颗放荡不羁的心?
千金放还,这是玄宗的不挽留,还是李白的追求?
李白心系天下苍生,胸中盛满整个大唐。奈何大唐的朝堂却容纳不下一个李白?
大唐的政坛上自此失去了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大唐的诗坛上却萌生出一个诗国的帝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使血管中奔涌着皇族血液的李白始终有股政治上的狂热。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纸诏书就宛若李白政治抱负上的星火,在李白胸中霎时燎原。
封建学历和封建伪道德的掣肘,再加上小人的暗箭长枪,使李白遭遇了一次又一次政治上的滑铁卢。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政治上的冰冷和残酷让李白的内心开始平静。淡看官场,放眼丘山。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的身心又一次放飞。
兴寄烟霞,纵情丘壑。有花有水,李白便豪情万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月有酒,李白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是李白诗情洋洒的催化剂,是李白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云鹤,更是李白政治创伤最好的麻醉剂。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罢狂歌,李白举头望月,便吟咏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
诗人的故乡是大唐的山水,人生何处不是?诗人其实真正所思的是自己精神上的栖息之所。
政治上的失意迫使他走向黄老无为,这是诗人精神上最后修炼的道场。封建而繁华的大唐就是富丽堂皇的道观。李白就在这里修身、治诗、名扬天下。
政治上的囚禁和精神上的驰骋自由是李白内心世界永远不能言表而纠结的痛。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李白的仕途就像一首诗,一首他自己写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他自己便是这蜀道上的黄鹤、猿猱,飞不得过、欲度却愁攀援,最后只能发出“侧身西望常咨嗟”的感叹,道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无奈。
李白的情感就是一首诗,一首痛后快乐的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仕途多舛,不如归去。
“行路难,归去来!”李白终于褪下仕途的甲胄,冲破官场的厚茧——诗化成蝶;上天亦终究不忍再看受尽人世煎熬的自己最钟爱的儿子,收回了谪仙——李白。
公元762年,这个被唐文宗诏称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剑术为唐代“三绝”之一的诗人李白,这个在诗星璀璨的大唐中与杜甫并称为诗坛双子星座之一的诗人李白,因颠沛流离、心有郁结、肺疾膏肓而逝。后人爱戴,不忍此说,便冠以醉酒捞月、失足坠水而亡的神话般浪漫的色彩。
李白走了——浪漫、潇洒、从容,化作彩云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