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在没有电视没有互年网的三十年前,我们每天准时对着收音机,或者伸长了脖子侧耳对着遥远的高音喇叭,仔细地谛听着她的评书。在她的声音节奏中,我们那一代人渐次成长,那声音、那动作烙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稍有触抚便
在没有电视没有互年网的三十年前,我们每天准时对着收音机,或者伸长了脖子侧耳对着遥远的高音喇叭,仔细地谛听着她的评书。在她的声音节奏中,我们那一代人渐次成长,那声音、那动作烙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稍有触抚便砉然而至,如在目前。她,不是别人,就是当年的鞍山曲艺团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
是的,她就是刘兰芳,一个我所敬仰的艺术家,一个可亲可近的老大姐。
5月19日下午3时许,我和两位志愿者早早来到骆岗机场,迎接从上海来合肥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的刘兰芳老师。姑娘们手捧鲜花,我则紧盯航班信息显示屏。广播中传出航班到达的信息,我们一齐站在出口,期待刘兰芳老师的出现。这是我第一次见刘兰芳老师,以前,仅仅是听过她;后来在电视上见过她的音容笑貌。近距离地接触,这还是头一遭。但刘兰芳老师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绝不会有认不出来的担心。
是的,我不会认不出刘兰芳老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声音就是刘兰芳老师传之四海的无形名片。她铿锵有力的声音,精彩绝伦的动作,是比她的容貌更为我们所熟悉。当我在电视上见到她时,那声音就贴了上去,再也无法分开。中国不只一个刘兰芳的名字,但只有这个刘兰芳的声音举世无双,绝无仅有。岁月可以侵蚀容颜,却始终定格一个人的音色。今见其人,又闻其声,激动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想当年,听刘兰芳老师的评书,那可是生活中最为美妙的人生课程。就那一部岳飞传,全中国人民每天都对着收音机侧耳倾听,一字一句,一顿一挫,一扬一抑,莫不牵动了国人的心弦。一路陪同刘兰芳老师,走到哪,都有她的粉丝,一眼就能认出她来,围拢上来,就如见到自己的亲姐姐般,那么亲切。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听众如此热爱刘兰芳老师呢?无它,刘老师以她特有的艺术魅力,用她天造地设的音色、无与伦比的激情、扣人心弦的故事,在那个年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幸福指数”,让我们的生活洋溢激情,让我们的空闲不再寂寞。是的,不再寂寞:闲暇中有了谈资,生人中有了品味。岳家的精忠报国成为民族精神的巨大鼓舞力,秦桧的卖国求荣成了华夏的奇耻大辱。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张扬,正顺应了那个时代改革开放、奋发进取、报效祖国的内在需要。扬时代特片,激人民斗志,评书发挥了巨大的艺术战斗力。
姑娘们递上鲜花。我迎上前,激动地挽着刘兰芳老师的手臂。在车上,她不断地赞美窗外的美丽景色,感叹合肥的巨大变化。并且兴致地告诉我说,安徽是她的福地。她如数家珍般地细数当年在安徽说书的经历:在怀远县一连讲了21场,每户五毛钱的收入解决了县里一个文化中心的建设,她自己是不拿一分钱的;在合肥市的江淮大戏院,她一连讲了九场,场场爆满;在芜湖,在马钢,在安徽的许多地方,她的记忆那么深刻,让我甚有感怀:原来我在家里听收音机的时候,刘兰芳老师就在我们安徽说书啊!上个世纪80年代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其丰富程度有刘兰芳老师的一份巨大功劳。从刘兰芳老师的评书世界里,一个小小少年如我,才懂得了什么是忠奸美丑,什么是善恶良莠。爱国之心与报国之志潜滋暗长,沸腾的热血与崇高的理想交融相汇。听出了天外世界,听出了世事风云,也听出了只有不断奋斗、只有努力战斗,人生才有出路。我感谢刘兰芳老师!从合肥到芜湖,两天内三场演出并没有少时间间隔。刘兰芳老师和来自空政、海政、广军、南军还有吉林曲艺团的十数位艺术家们,以其卓然风采和敬业奉献精神,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道德情操。七位来自祖国各地的一级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把六位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淋漓尽致地呈现舞台上,让我们在心情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又获得了精神洗礼的灵魂启迪。道德模范的故事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性的光辉;艺术家们的演绎是一道道精神大餐,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艺术,总有穿透人心的力量。正值《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刘兰芳老师一行在安徽巡演,正是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落在实处的最好写照。数千人观看演出,数千人为之感动。感动的,不仅是年近古稀的刘兰芳老师舞台功力老而弥坚,更为那些敬业奉献的艺术家们叫好!他们既有花甲之年的广州军区文工团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史琳老师、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艺术家杨鲁平老师,又有年轻的天津曲艺团优秀评书演员宋丹红老师、空政文工团优秀青年演员韩冰老师;还有吉林省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佟长江、闫淑平老师。闫淑平老师更是当年与潘长江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同演小品《过河》的那个漂亮妹子!向他们致敬!
一花甲曲坛耕耘,一颗心评古说今。刘兰芳老师身为中国文联副主席,我却看不出她有任何官场味儿。相反,她处处充满并散发着艺术的激情与气息。她来来去去,把艺术的享受给予观众,把艺术家的责任化为服务人民的行动。总有声音在响起,那一把“擂鼓瓮金捶”始终在擂响艺术的战鼓,为人民说唱,为艺术献身。
走近刘兰芳老师,原来,她是一个亲切和霭的老大姐。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