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格命时间:2025-04-11 18:51:27热度:0
导读:从张家界黄狮寨下来,按照原定行程,是张家界溇江漂流。溇江,发源于张家界森林公园中的著名景点——金鞭溪,以水质清澈而闻名,两岸奇峰高矗、猴戏岩树、鸟鸣高柯、满山秀色、风光无限,素有小三峡之称。溇江距张家
从张家界黄狮寨下来,按照原定行程,是张家界溇江漂流。溇江,发源于张家界森林公园中的著名景点——金鞭溪,以水质清澈而闻名,两岸奇峰高矗、猴戏岩树、鸟鸣高柯、满山秀色、风光无限,素有小三峡之称。溇江距张家界武陵源约30多公里。由于我们在黄狮寨耽搁的时间太长了,又经过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程,等我们来到了溇江漂流的下江点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而漂流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我们是要有一段时间是在夜晚漂流的。把照相机、摄像机、钞票等之类贵重物品放到车上后,大家就穿好救生衣纷纷下水了。
漂流是一种体能与胆量的挑战。漂流,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据说,漂流最初起源于中国的竹木筏和爱斯基摩人的皮船,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真正成为一项户外运动,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一条蜿蜒流动的河,延伸在峡谷坚硬的腹地;乘着橡皮艇顺流而下,天高水长,阳光普照,四面青山环绕,漂流其间,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期待--期待刺激!期待惊险!而我所在的城市是有过一次人类历史上漂流的壮举的。1986年6月18日,一群由王茂军、郎保洛等8名热血青年组成的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在缺少漂流器材、设备、资金的情况下,从长江源头开漂,11月12日抵达上海吴淞口。并于1987年赶在外国人漂流黄河之前组队完成了以险滩、急流诸多而令很多人望而生畏的黄河漂流,从而实现了中原儿女在中国江河漂流史上征服长江、黄河两大江河的壮举,写下了中原儿女勇于征服自然、探索自然的光辉一页。
橡皮舟上只能乘坐五个游人,外加一名船工,另有两把木浆,供游人划船使用。夏天里下午六点的天气还算是明朗的,太阳也刚刚落山,舟,便在船工的一浆轻划中离岸了。
驾着无动力的小舟,利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一种亲密接触自然,与大自然进行着直接抗争的感觉在心中油然而生。溇江的江面并不是很宽阔,且下水处水流平缓,两岸青山陡峭,林木郁郁葱葱,天空中不时有水鸟飞旋、啼鸣。我们一行人分乘六只橡皮舟,虽然之前很多人并不相识,但是,由于来自于同一个地域,几天下来,便也彼此熟识起来。所以,下得江来,便有意无意之间展开了竞赛。一时间“一二、一二”的加油声便在傍晚的江面上回荡起来。由于我们船上都是年轻人,且男士居多,所以,不一会儿便在“竞赛”中处于领先船位,这便遭致了其他船队的猛烈攻击。他们以桨击水,水柱纷纷打落在我们身上,我们也不示弱,给以更猛烈的回击。欢笑声、嬉闹声回彻在往日寂静的江面。
一直以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秉承了诗人一贯的浪漫主义性格,是一种夸张地描写手法。而今坐在了小舟之上,行驶在青山夹岸的江面上的时候,才知道,李白这其实是地地道道地写实,没有一点的夸张之嫌的。当轻便的小舟风驰电掣一般的行驶在江面上的时候,真的是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的。
只是时隔近千年的时光,那两岸的猿声怕是早已在人类的无限制掠夺、无节度开发中被迫迁徙而遁迹的无影无踪了。难怪乎有人说,人类是最冷酷的杀手。这不知道是文明的进步呢?还是文明的悲哀?这也是弱肉强食的结果?
“大家坐好,不要乱动,就要到激流了!”掌舵船工的一声急喝,吓得我们紧紧地抓住了舟舷,不敢再谈笑风生了。远远的便听到那江水撞击礁石的哗哗地流水声。这个时候,江面更加狭窄,河道弯弯,大大小小的礁石鳞次栉比。江水的轰鸣声越来越近了,江水因在礁石上流过,变成了白哗哗的一片。江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舟到跟前,一个落差,把我们从高处抛到底下,伴随着数声尖叫,我们一个个便成了落汤鸡了,浑身上下湿个通透。中原女子,长期生长在干旱的平原、丘陵地带,哪见过这个阵势?一个个兴奋的兴高采烈,激动地大喊大叫:“太棒了!够刺激!”话音未落,“扑通”一声,有人高喊“落水了!”回头一看,原来后面舟上的一位男士掉进了江里,引得一阵哄堂大笑。笑声未落,一个激流把我们的舟撞击在了礁石之上,船头船尾调了个个儿,船动不了了,在江心打着旋儿。这一时真是体会到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感觉。
天开始渐渐地灰暗起来,刚才还蓊郁葱茏的青山,此刻变得朦胧、模糊起来。身上的黄色救生衣闪闪发光,无数只小飞虫开始在我们胸前背后的飞舞起来,一时间,身上、脸上、臂膀上到处都是飞虫,一拍就是一大把。一只黑色的蜻蜓静静地落在了舟的一侧,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地随着舟行。我伸出手去做住了它,它也不挣扎着飞走,就那么站立在我的手上,彼此对望着。我心里一动:这娇小的生命,何以如此安静?莫不是也来欢迎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是什么赋予了它灵性?一股柔媚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我不忍它再做我的“囚徒”,我把它轻轻地放在舟的侧,希望还它自由。可是,它不动,依然站在舟舷,我挥挥手,它才恋恋不舍似的翩然而去。
星星开始出来了。一颗、两颗、越来越多,闪烁着、跳跃着在我们头顶放光。明亮的启明星一直悄悄地跟随在我们身后,伴我们的行程不寂寞。此刻,天空是如此的低沉,仿佛伸手可及;瓦蓝色的夜空中,繁星密密麻麻的,像是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道的游子,又像是举行一场集体的大派对。
我贪婪地看着天空,贪心地吞噬着这难得一见的自然之景。仿佛是企盼了千年的约会,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回眸,瞬间便成了永恒。这样一个纯净、恬淡、甘美、幽静、悠远而深邃的夜晚,使我沉醉……
夜色越来越浓重,前面的船只也只成了影影绰绰的斑点。度过了最初的新奇、兴奋,此刻我们都沉浸在夜色的苍茫与静谧之中。惟有那哗哗的流水声和划桨声打破着夜晚的寂寞,使夜晚显得更加空寂。半山腰上有偶尔闪过的点点灯火,昭示着我们这里依然有人家存在。可见,人的适应能力有多强:有山的地方就有人,有水的地方就有人生活着,无论环境多么的艰难困苦,人,是任何时候都能够战胜自然,顽强地生活下去的。
时间大约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小舟依然在黑黝黝的峡谷里穿行,虽然,这夜晚漂流的体验给我们很多新鲜的感,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