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贾樟柯说:“人有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善于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的着眼于经济的发展,着眼于都市生活的光鲜亮丽,于是,我们常常忘记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社会的
贾樟柯说:“人有时候是善于遗忘的族群,我们太善于遗忘了,所以我们需要电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的着眼于经济的发展,着眼于都市生活的光鲜亮丽,于是,我们常常忘记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
《盲井》便是一改大多数影片的风格,将着眼点放在小人物身上,放在社会底层人的身上。影片很真实,真实到我们在观看时以为自己是在看纪录片。可也是因为它太真实,真实得让我们觉得,影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我们周遭;真实得把社会中人性的阴暗面赤裸裸的展现出来,让我们害怕。所以这部影片自身的结局并不好,至今还是“禁片”。
在《盲井》中,矿井很深很暗,对于我们来说,它确实是盲,可是盲的又不仅仅是井,还有井下的人。唐,宋,元,片中主角的姓氏,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我们不难发现,唐宋元后的朝代是明清,而影片中唯独缺少了明清,不明不清也就是盲了。
唐朝阳是盲的,当他把锄头挥向元凤鸣爸爸的脑袋,只为了骗取赔偿金;当他把死者的骨灰像垃圾一样扔向垃圾堆;当他骗了16岁的元凤鸣准备故技重施;当他为了杀元凤鸣而先除掉自己的搭档……我们可以看到唐朝阳已经被金钱折腾得近乎疯狂了,已经完全麻木了。
宋金明是盲的,当他伙同唐朝阳杀掉了那些骗来的人去取得赔偿金,金钱早已蒙蔽了他的双眼;元凤鸣是盲的,当他轻易的相信唐朝阳,被扯进这个骗局,过于善良挡住了他的视线,以至于他看不到黑暗。
在这些盲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艰辛,也感受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人性的底线。
唐,宋两人以这种方式赚钱也是迫于无奈,面对着一家大小的生活压力,他们只是想多寄点钱回家;元辍学来打工,却不小心被骗只是因为没钱交学费,这都是生活所迫。他们没得选择,他们别无他法。于是我们看到,他们发了工资,挣了钱以后,首先做的,不是选择自己潇洒快活,而是把钱寄回家。哪怕是片中的妓女小红,也是在挣钱后,把钱寄了回去。
人性是好的,哪怕唐朝阳对待片中人物的手段和方式实在是谈不上善良,可是我们却不能不注意到,得到了工资,他自己却舍不得看一场5元的电影,他要把钱攒着寄回家,因为家里有他的妻儿。打电话,也不忘询问儿子的成绩。可见,他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一个关心儿子的爸爸。
元凤鸣在影片中,应该算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吧,不仅自己善良,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宋金明,让善良在宋的土地上生根,成长。
看到高中生考上高中却无法上学而乞讨时,元凤鸣在宋金明手上借来了钱,毫不犹豫的递给了那个学生,这时,我们看到,宋金明也走了过来,掏出钱包,给了许多钱。在买饼时,他自己只舍得吃一个,而不限制元凤鸣。本来因为元凤鸣到处瞎跑很生气的打他,可得知他是为了给自己买鸡才走开的,我们分明看到,宋金明准备打元凤鸣的手变成了抚摸。在逛完妓院后,他心疼的看着100块钱说,要是把这钱给那孩子多好啊。
最后时刻,当唐朝阳要宋金明向元凤鸣动手时,宋金明的善良最后一次体现了,他拼了自己的命,保护了这个和自己非亲非故的孩子。某一方面来说,其实,救元凤鸣的应该是他自己吧,是他对宋金明的感召才使得宋那被金钱捆绑的善良得到释放。
在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性的底线,那就是宋金明在第一次见到元凤鸣时对唐朝阳所说的“规则”,是的,规则,他不会对孩子下手,也许因为自己也是当父亲的吧,可无论怎样,他不会因为金钱跨越这个底线。于是,我们看到他让凤鸣喝成人酒,让凤鸣逛妓院接受成人礼,让凤鸣成为一个“成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底线。
影片的画面一直都很暗,哪怕不是在矿井下,所用的色彩也是暗沉的,让人一直很压抑。但是生活中,最黑暗的却是看不见的黑暗,来自人心的黑暗。在影片的开头,当宋金明,唐朝阳和元凤鸣的爸爸一块儿下井时,我们看到井口的光越来越弱,直至消失不见,而到影片的结尾部,当元凤鸣走出矿井口时,那一束光是直射到他脸上的,让人眼前一亮。导演的意图我想除了前后映衬应该还暗喻了人心由黑暗走向了光明吧。
看完影片,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实影片中,杀人的和被杀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为了生存,他们只有用生命作为欺骗的筹码从强者手中获得那微薄的活命钱。这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悲哀。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台词“局长来要十万八万的”,是的,局长来一下,就是十万八万的,可是,矿工死了才得到两万元钱,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我们也不难看出,地位是多么的不平等。
也许,盲的真的不仅仅是井,不仅仅是片中的人,也许,盲的,还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