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辉煌
作者:绳责时间:2025-04-19 05:30:35热度:0
导读:近读省、市政协组织搜集、编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晋商史料全览·长治卷》,心头不禁为之一震,骄傲和自豪久久回荡于心胸,一幅潞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我脑海中呈现:明清时期,潞州百业昌盛,商贾云集,店铺
近读省、市政协组织搜集、编纂,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晋商史料全览·长治卷》,心头不禁为之一震,骄傲和自豪久久回荡于心胸,一幅潞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我脑海中呈现:明清时期,潞州百业昌盛,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字号繁多,千古商道上驼铃声声,客栈处处;是时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西北边陲,外邦异域,到处都有潞商的身影和踪迹。对于潞州人来说,这是一个创造商业神话的时代,这是一个商界巨子频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潞州引领潮流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时代……
譬如,在北京定陵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当时潞州生产的“潞绸”,虽然在地下沉睡了600多年,出土时仍光泽鲜艳。清乾隆时,潞城铜匠居京城铜业霸主地位。乾隆帝诏令潞城铜匠为紫禁城铸造300口鎏金大缸,这些大铜缸至今犹存……
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的缺乏和有力的挖掘,人们在提到晋商时,言必称晋中,言必称乔家,好象晋中商人就是晋商的全部。殊不知,潞商是晋商强有力的组成部分,其发迹远早于晋中商人。如果说晋商领全国商界风骚500余年,那么潞商辉煌至少占据300余年。然而,就是这样的商业壮举,却湮没于历史的滚滚风尘中,久不为后人所知。尤其是相当多的长治人,至今不知祖先的荣耀,实为憾事!令人欣慰的是,《晋商史料全览·长治卷》在历经几年发掘后终于面世了。尽管该书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郊区西白兔中村申家,民国山西商界巨子、南石槽村人裴宝棠等都未收录在内),但是作为一部潞商史料,其价值不容抹杀。该书规模宏大,费心整理,内容丰富,对涉及潞商的家族、人物、商号、宅院、行业、会馆、商规、民谚等统统进行了收集,力图将有关潞商史料“一网打尽”,从而全面昭示历史上潞商的辉煌,以存史鉴今,激励后人,助推长治未来经济文化发展。该书的出版,实为文史界的一件浓墨重彩的大事、盛事,其意义不言而喻。它丰富了潞商史料,抢救和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填补了潞商研究领域的空白。它弘扬了艰苦创业、顽强不息的潞商精神,对今天我们发展地域经济、振兴民族产业无疑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古以来,上党就是经济发达之地。早在远古时期,炎帝就在上党一带活动,试尝百草,教民稼穑,中华民族进入农耕时代。战国时期,上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韩、赵、魏三国商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盛唐时期,上党凭借煤铁优势成为北方冶炼中心,大唐帝国在此铸造钱币。北宋王安石变法,在潞州设交子务。潞州交子是我国北方最早出现的纸币。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潞州经济进入鼎盛期,潞泽商帮执中国商业之牛耳,以雄厚的实力活跃于中国经济舞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潞州在全国的地位就相当于今日之广东。明代沈思孝所著《晋录》有云:“平阳(今临汾)、泽(今晋城)、潞(今长治)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只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国贫民弱,内忧外患(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等诸多原因,曾经叱咤风云的潞商渐成强弩之末,最终走向衰亡。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重温昔日潞商风采,吸取潞商衰亡教训,再续今日发展华章,不亦乐乎?
希望有机会能看到整套的《晋商史料全览》。
在本文的结尾,笔者作《沁园春·潞商》以记之。词曰:
潞州气度,引领风尚,光照乾坤。忆万里荫城,日进斗金;潞城铜器,乾隆御题。潞绸潞酒,名扬海内,“潞州制造”耀华夏。问世人,普天下之内,谁与争锋?
上党从来天脊,商界巨子竟相崛起。昔黄碾卫氏,三晋旺族;河口王氏,京城抖富。经坊陈氏,铁业龙头,勤俭治家闯世界。皆陈迹,创潞商伟业,还靠吾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