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庸
作者:宣誓时间:2025-03-20 17:16:37热度:0
导读: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万物谐和,不偏不易之道也。缤纷万物,气象万千,谐和为一者,比例当也。色谐和者,得之中庸。若红色覆地,黑气冲天,青华耀目,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万物谐和,不偏不易之道也。
缤纷万物,气象万千,谐和为一者,比例当也。色谐和者,得之中庸。若红色覆地,黑气冲天,青华耀目,金光刺眼,皆致人心寒。色何和谐哉?色之和者,中庸也。
致中庸者有三:一曰比例适中,二曰维持中正,不偏不易,三曰把握本质,调和两极,连系诸端,令物平衡。物之为物者,持中庸自成特色也。中庸令物谐和统一,持中而保比例,令物运动不过极限,致物平衡而安定之。
人言折衷为中庸者,中庸之误也。含糊其事为中庸者,大误也。不辨是非,不思进取为中庸者,更误也。
中庸者,比例适中,谐和有序,岂是二极相分,平分分秋色哉?中庸显物特性,令物不同,岂可含糊物之限度哉?岂能皂白不分,令物混淆哉?一物中庸,产生它物,新生中庸,又为它物。中庸新兴,非不求进取之道。岂可不求新兴而得?孔子曰:“日日新,又日新。”中庸之德新矣!
中庸者,万物之定则,岂可由心生之?然,人得中庸,非诚不可。诚者,致中之道也。诚者,专也。专一,能令人体谐和,五欲中和,七情不乱,凡事有度,不暴不戾,此乃中庸之德也。存中庸之德者,不走极端。若执之一端,弃之一端,何谓德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