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贪腐集团的最大股东!
作者:醢酱时间:2025-03-31 19:15:01热度:0
导读:央视八套正在热播《大清盐商》,尽管还剩几集没有播完,但已近尾声,大致的脉络都已经清楚了。应该说,这部剧对于当时所谓“康乾盛世”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基本上还是歌颂的,说他是个心系天下、忧国爱民、明察秋毫的“
央视八套正在热播《大清盐商》,尽管还剩几集没有播完,但已近尾声,大致的脉络都已经清楚了。应该说,这部剧对于当时所谓“康乾盛世”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基本上还是歌颂的,说他是个心系天下、忧国爱民、明察秋毫的“好皇帝”,尤其是对于他的“反贪”,着实是浓墨重彩的大书了几笔。
的确,乾隆处理贪官污吏不可谓不严厉,整个清朝二百九十六年间因贪污被处死的二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共计四十一人,而被乾隆处死的府、道、县和其他不入流的吏级小官不算,仅二品以上的中央及其方面大员就有二十七人,占了三分之二。在乾隆的意识里,天下是属于他一人,他是国家的唯一所有者,绝不会容忍臣下的任何贪腐行为,因此,乾隆皇帝反贪腐,最初应该是真心诚意的。由于乾隆拥有绝对的权威,他所关注的反腐案件最终一定会高效破案,贪墨者无一幸免。
确实,《清史稿》上也说,乾隆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爱好诗词、文艺,政治能力超强,精通骑射,并通晓汉、满、蒙、藏、维吾尔五种语言,能与这些民族的首领直接对话,有效统治着拥有众多民族的、辽阔版图的大清帝国,他的兄弟、皇子、皇孙以及大臣们在才能的全面性上都只能望其项背。尤其是在反贪肃贪方面,乾隆更是心系苍生,嫉恶如仇,杀得一片血红,连自己的大舅子也不放过,将自己最心爱的贵妃的哥哥剁了个身首异处。
但是,以天下之大,情况之复杂,官员之多,手段之高明,再英明、再能干的君主也无法烛照一切,必然会存在灯下的阴影,也就是俗称的“灯下黑”!现如今谁都知道,大清王朝最大的贪污犯是谁!是和珅!和珅是谁?和珅是乾隆最宠信的心上人啊!恰恰就是这个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心上人,就是整个大清朝最大的贪污犯,这,不是对一生致力于反贪腐的乾隆莫大的讽刺吗?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有因果的,这因果,在乾隆反贪腐的伊始就已经注定了。
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对乾隆朝的反贪有一个说法:“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或且惴惴焉惧罹法网,惟益图攘夺刻剥,多行贿赂,隐为自全之地。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盖有在内隐为驱迫,使不得不贪者也。”薛福成认为的这个内隐,其实就是和珅。
翻开《清史稿》就可以看到,和珅是正红旗满洲人,出身于中等武官家庭,少年时家境一般,参加乡试未中。乾隆三十四年,和珅承袭了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并被任命为三等侍卫,到了乾隆身边;六年后,被乾隆所赏识,提拔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一跃成为乾隆最宠信的大臣,时年二十六岁;随后又兼步军统领、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和珅的官运还远未到头,乾隆四十五年,在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黩案”回京后,成为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其子丰绅殷德与乾隆最宠爱的幼女固伦和孝公主订婚;第二年赴甘肃镇压“回民暴动”,虽未立功,回京后却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乾隆四十九年升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管户部;两年后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爵位从一等男、三等伯、一等伯,直至最高的一等公,就差封王了。
其实,纵观和珅的一生,其于国家并无显赫的功绩,可升官晋爵速度之快,却是清朝的一大异数,但能深获一向英察的乾隆赏识,他应该必有一些其他的过人之处,也就是对于乾隆私人而言的;两人年龄差距如同父子,乾隆对他的儿子们均都不太满意,更谈不上喜欢;而和珅的忠诚、聪明、机智、能干、趣味足以与一向自视极高的乾隆相匹配,只有这样儿才能揣摩透乾隆的心思,这,其实才是和珅深得乾隆宠信的最最根本的深层次原因!
乾隆到了晚年,只想着个人享受,他玩金石、玩花鸟、玩字画、玩诗词、玩女人,而他独裁心炙,决不愿意大权旁落,因此需要一个自己非常非常信任的代理人来帮助他处理日常事务,尤其是理财事务,和珅,可谓是适逢其会!
其实,早在中年的乾隆,就已经志得意满,他不仅四处兴兵征伐,诸如开战大小金川什么的,竟打了十年,而他的生活起居也逐渐由俭入奢,不仅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园林,尤其是圆明园,他还四处巡游,几下江南几游扬州,而且他的游玩费用之巨,更是十倍、百倍于他六下江南的爷爷——康熙;而晚年的乾隆,更是借着自己与太后万寿的机会极尽挥金如土奢华之能事,大办奢豪糜费的超级庆典,但又假惺惺的必须遵守祖制“永不加赋”,所以就不扰百姓、只让官员孝敬为名,明令群臣们进贡奇珍异宝,其实,这就是变相的让各级官员收刮民脂民膏!于是乎,和珅这种“出众的敛财能力”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而这恰恰是那些清廉、正直的大臣所不耻为、也不能为的。于是,小人得势了,贪官污吏如星火燎原。
有了共同的利益,乾隆与和珅成为了事业上的亲密伙伴,乾隆需要和珅做一些不太光彩的敛财事务,而和珅打着乾隆的大旗趁机中饱私囊。两个人眉来眼去,心领神会,配合得那叫一个相得益彰,玩残了那些宅心仁厚的正直官员,也玩残了亿万大清子民,也玩残了帝国的万年基业。
极为贪财的和珅,他利用自己第一宠臣的身份与大学士、军机大臣以及兼管众多事务的地位公开索贿、卖官,又利用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身份截留天下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因此他成为乾隆朝也是整个清朝的“第一大贪官”,并且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系统的贪腐食物链,层层贪腐、索贿行贿,败坏了整个官僚体系。
这一切的成本最终还是要落在广大民众身上,明为“永不加赋”,实为“以贪腐加赋”。更可怕的是,因贪腐官员日益增多,担心反贪会清除贪腐的食物链,和珅创立了最终毁灭大清王朝的“议罪银”制度,即贪腐犯案的官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白银就可赎罪,而且这创立竟然获得了明察秋毫的“好皇帝”的乾隆的批准,“议罪银”直接交给“皇帝的私人银库”——内务府广储司,成了皇帝私人敛财的工具,这是变相将贪腐合法化,甚至是鼓励贪腐。和珅在给皇帝私人敛财的同时,也不忘给自己的家私日夜招财进宝,最终富可敌国。
如果说乾隆早年反腐败是动真格的,可到了晚年,乾隆的“反贪”也逐渐改变了性质,变成了他敛财的手段,有意纵容官员贪腐,然后等到一定程度再用议罪银、抄没家财打击,起到了不加赋而敛财的目的,既保持仁君的形象,又因反贪而获得民心,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