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觉得读书不再是唯一出路,拥有一技之长更为重要。而顺应学子们这一需求,越来越多的职业高中在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来。公办的、私办的电脑学校、技工学校也应运而生。学校是办了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觉得读书不再是唯一出路,拥有一技之长更为重要。而顺应学子们这一需求,越来越多的职业高中在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来。公办的、私办的电脑学校、技工学校也应运而生。学校是办了,可一个学校该有学生才能谓之校吧,因此他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就是招生。
这学生好比一碗米,本来两个人吃还能填饱肚子,可是,三、五个人来分就不行了。更何况因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米”也越来越少,学校越来越多,因此对于招生无形中就形成一个很大的竞争势态。于是各学校就绞尽脑汁想出招生的秘诀,广告宣传也是满天飞,这个减免多少学费,那个包分配,甚至与能与你鉴定合同保证推荐后的月薪最低达多少多少……实与不实自有家长去分晓。
因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于是各校教职员工就担当另外一个角色——招生专干,被划块分片到各乡、各镇。其实相对于学生家长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们在竞招中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尽可能的减费,平时一期的费用都能读上两年了,家长何不高兴呢?心里还在想这样的学校真是越多越好,真是鹬蚌相争,渔公得利。你减费吗?我也能减。于是学费越减越低,还是市场经济好啊!原来对农民难以承受的高额学费现在却不成问题了。可学校就不尽人意了,他们却是在互相竞争中做死了自己,让自己毫无退路可言了。对于那些招生的老师并不是完全为工作,现在的人现实得很,招一个学生还有相当丰富的回报,大概可回扣500元——700元。这样的数目,对一个在餐馆端盘子的服务员来说,她立刻就会列出下列等式:1个学生=1个月工资。于是,又有一种职业应运而生,他们专门从事各校的招生。口袋里揣上好几个学校的宣传资料,你想进这个学校吗?行!来给你推荐这个;想去那个学校吗?也行!我也能帮你办好。就这样凭着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就绝无漏网之鱼了!可别小瞧,他们的收入可观呢。
正因为招生的竞争如此的激烈,让你感觉那不是在“招”而是“抢”呀!学生的中考还没完,那些老师们不顾路途遥远,也不管雨打、日晒下乡招生。而上学生门的老师真是络绎不绝,听家长们背地里抱怨,说是每天要迎来送往5—6批老师,笑他们真够敬业的。当家长还在睡梦中就被这些老师敲开了门,他可以从大清早给你做工作到中午,午饭还没下咽,他们又堆笑而至,那势头不说服你绝不死心。直到把学生送上车、关上车门的那一瞬间才松了口气。原来在老师眼中的劣等生,现在却成了他们的上帝了,不可笑吗?拥有神圣职业的老师此时又是一副什么样的尊容去面对学生?以至学生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学生认为不管学不学,反正我有书读,有的义务制教育没完就被招去读职中。于是学生品学越来越差,老师的形象越来越难以树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越来越难以管制:抽烟、喝酒、斗殴层出不穷。说得好这些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说得难听点就是一个未成年养骨头的地方。家长无奈,老师更是无奈呀!说是能给你推荐工作,这样的学生在外面有几个能真正能干得了实事?更难以适应外面的新形势,而最终被淘汰出局,这无形中给以后的招生工作又增加了难度,给社会更带来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样的情况不能不说是一件坏事,更是我们教育产业化的错误呀!
通过招生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到国人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这不单单是教育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的隐患。我们还是要把教育放到实质性上面——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而不能着眼在表面的利益。一句老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就说出了树人的重要性,将来的社会更需要那种优秀的人才。可教育的产业化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我认为:教育产业化不可行!我更希望教育部门能尽快结束这种局面,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把中国的教育提到一个即新又好的层次,那将是教育之幸、国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