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杂文 > 文章内容


导读: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沉甸甸、水灵灵的诱人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粉霜呢!望着这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摘一串来尝尝呢?从早上到现在,狐狸还没吃过一丁点儿东西呢,肚皮早饿得瘪瘪的了。它
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沉甸甸、水灵灵的诱人葡萄,紫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粉霜呢!望着这熟透了的葡萄,谁不想摘一串来尝尝呢?从早上到现在,狐狸还没吃过一丁点儿东西呢,肚皮早饿得瘪瘪的了。它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这诱人的熟葡萄,口水直流,嘴张了又张!可葡萄太高了,够不着。怎么办?对!跳起来不就行了吗?狐狸向后退了几步,憋足了劲儿,猛然跳起来。可惜,只差半步就够着了。再来一次!唉,越来越不行,差得更多,起码超过一步!还跳第三次?狐狸实在饿得没劲儿,跳不动了!一阵风吹来,葡萄的绿叶“沙沙”作响,飘下来一片枯叶。狐狸想:要是掉下一串葡萄来就好了!它仰着脖子,等了一阵,毫无希望。那几串葡萄挂在架上,正顽皮地向他扮鬼脸呢!“唉──”狐狸叹了口气。忽然,它笑了起来,安慰自己说:“那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吃到嘴里难受死了,不呕吐才怪呢!哼,这种酸葡萄,送给我,我也不吃!”于是,狐狸饿着肚皮,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只可怜的狐狸,因此落下了美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故事虽然老得掉牙,可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心理学上把这个东东叫做“酸葡萄心理”:即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实现时,以贬低原有目标来冲淡内心欲望,从而减轻焦虑情绪的行为。说白了,它就是个体在遭受挫折,无法达到目标,不能满足愿望时,为减轻痛苦和紧张,保护自尊而采取的心理防御作用,为自己找理由辩护,找借口开脱,以便自圆其说。
因为“葡萄酸”,所以我们或与葡萄无缘,或虽与葡萄擦肩而过,却没有品尝到葡萄的甘甜。如中国文学界对诺贝尔文学奖,自己人没得到,却埋怨诺贝尔文学奖不公平;如工作中的先进,自己不好好干,与优秀无缘,私下里却议论制度不合理。但当我们看见别人品尝到葡萄的喜悦时,内心深处的“五味瓶立刻倾倒”:骨子里既有羡慕,也有嫉妒;既有表面的乐观,也有内心的悔恨;既有眼红,也有诽谤;既有……也有……
再多的既有……也有……都无济于事,葡萄已经到了别人嘴里。
无庸讳言,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学习和交际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如何面对?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生活的能力。酸葡萄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消极情绪的作用。但真正应付挫折绝不能只停留在自圆其说上。否则,酸葡萄心理,就成了人们前进的绊脚石,拦路虎。为了前进,我们应当在情绪稳定之后,冷静地、客观地分析达不到目标的原因,或重新选择目标,或改进努力的方式。
只要选定了葡萄,就当为吃葡萄而尽力!凡事尽力而为,虽败犹荣!只要尽了力,没吃到葡萄,心中也无怨无悔。如果把酸葡萄吃进了嘴里,你自然就会相信葡萄是甜的,而且甜到心坎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