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小街不长,也不大,却有一个极文雅的名字——“文化路”。其实这条街上仅有二所学校而已。小街的路两边栽了许多国槐,夏日一到郁郁葱葱的,给人以无限凉意,这让人感觉很舒服。唯一让人伤心的是——街上的路灯和路面
小街不长,也不大,却有一个极文雅的名字——“文化路”。其实这条街上仅有二所学校而已。
小街的路两边栽了许多国槐,夏日一到郁郁葱葱的,给人以无限凉意,这让人感觉很舒服。唯一让人伤心的是——街上的路灯和路面。路灯早已到了退休年龄,一年四季都是睁眼瞎;路面坑洼不平,支离破碎,已失修多年。每逢阴雨天气,整个路面泥是泥,水是水,像猪打过泥似的泥泞不堪,人们戏称“水泥路”,顾名思义“水和泥搅和的路”。
由于路不平,灯不亮,再加上偶尔走失几个窖井盖,许多不幸的居民和学生在此留下了噩梦般的回忆。居民们多次反映,电视台也多次曝光,有关部门的多次承诺在一次一次的漫长期待中化为泡影。
去年冬天,在这条街祥和小区居住的高中特级教师朱正仪,晚上下自习骑车回家,掉进了一个丢失井盖的窖井里,左腿严重骨折。朱老师在医院做手术躺了半年才站了起来,不过从此走路一跌一跛的留下了残疾。病好之后,朱老师拖着跛腿来回奔波于部门和政府之间,要求尽快改善小街的路况,尽早还人们一个平整明亮的小街,避免自己的悲剧重新上演。这件事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级领导在新闻媒体上信誓旦旦,公开承诺不久让路平灯亮。然而炒作了近半个月后,迅即冷却了下来,小街依旧路多孔。
今年夏天,雨一连下了几天,小街更加“水泥”化。然而,天一放晴,人们发现市政车辆在朝路边卸一堆一堆的石灰、石子和沙子。有人好奇的向工人打听,回答说要修路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奔走相告:“要修路了”。但是人们还是怀疑:承诺和计划都多少次了,这次是否还会半途而废呢?接下来的日子,黄马夹,黄帽子来了,铺路设备来了,黑油油的路面一米米延伸开去。人们笑了,相信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铺完路面,市政工人又把年久失修的路灯拆了下来,更换上了造型别致的太阳灯。
夜来了,雪亮亮的太阳灯把街道照得跟白天一般。早已没有晚饭后压马路逛街习惯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扯着手,推着儿童车在平整的街上自由散步。享受着夏日的凉风,沐浴着灯光的温柔,人们脸上灿烂得像一朵朵盛开的太阳花。
有人苦想这次修路的原因,却不得而知。后来,一位知情人酒后失言:新调来的市领导的公子就在这条街上学,晚上坐车从这小街走,颠了一下,头磕破了层皮……酒后失言,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究竟什么原因,已不重要,反正路面平整了,路灯亦亮了,文化路亦“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