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妻子原是一家化工厂的职工,由于近几年企业经营不景气,妻子下岗了。那一年冬天,女儿才三岁。刚下岗的那段日子,天气总是阴沉沉的,北风不时地夹着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窗外葡萄架上残存的几片叶子再也经不住北风
妻子原是一家化工厂的职工,由于近几年企业经营不景气,妻子下岗了。
那一年冬天,女儿才三岁。
刚下岗的那段日子,天气总是阴沉沉的,北风不时地夹着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窗外葡萄架上残存的几片叶子再也经不住北风的撕扯,极不情愿地在空中打着转儿慢悠悠地落在了地上。天气让人感觉特别的阴冷。
妻子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赋闲在家,心情烦到了极点。她平时忙碌的生活一下子停了下来,剩下的工作只有每日三餐和照看小女儿了。
这样,我倒清闲了许多,除了上班之外,家务就由妻子一人包揽。空闲时,看着妻子忙里忙外的样子,总想帮她一把,但每次都被她当面阻止了,仿佛她早已习惯了忙碌的生活,也许她只有在忙碌中才能摆脱内心的郁闷。
小女儿乖巧、可爱,她的聪明、活泼时常给沉寂的家庭生活平添几许笑声。一次,我正在读书,“爸爸,爸爸,我妈妈怎么不去上班了。”她一脸认真地问。“你妈妈下岗了,以后就不上班了,可以天天和你玩了。”我笑着回答。“为什么不让妈妈上班了,为什么?”小女儿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感觉鼻子一酸,眼眶里热乎乎的。
日子一天天在寂寞中挨了过去,除夕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宣告了那个严冬即将过去,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就要来临了。
春节刚过,当大人、孩子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的时候,妻子再也呆不住了,我劝她安心呆在家里,看好孩子就是最好的工作,但她不听。我再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她是个闲不住的人。
离我们家不远的村子上有一家板厂,正好却少人手,妻子前去应聘。我担心她一没工作经验,二没有一般农村妇女那样粗壮,人家会用她吗?那天下午,我带着满心的疑惑回到家里,刚一踏进家门,就闻到一股缕缕的菜香扑鼻而来。“好香啊,谁家啊!”我不禁脱口而出,因为我们家除了过节之外是很少吃过荤的,我又往里走了几步,那香味更浓了,那香味像一杯浓茶,浓的有点化不开了,弥漫了我家的整个小院,我也好香离那香味的发源地更近了一步,仿佛那可口的饭菜已经穿过鼻孔,吃到我的嘴里面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
“爸爸下班了,你看今天妈妈为你做了什么菜?”厨房里传来了小女儿的声音。
我闻声过去,只见妻子正在厨房里忙碌着。见我进来,她放下手中翻动的炒勺,直起身来,仰起头。
“下班了。”她笑着说,语气兴奋,脸上写满了幸福。“我找到工作了,板厂的老板答应要我了,说是先试用一个月,看我做的怎么样再说。”妻子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天真而灿烂,像一个孩子找回了自己早已丢失了的玩具。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眼前这香喷喷饭菜的原因了。
那天晚上,我吃到了我最爱吃的一道名菜——红烧肉。
第二天,女儿又被重新送回奶奶家。我本以为女儿会对妻子依依不舍,没想到她听说妈妈要上班的消息,她竟大人似的点头同意了。“等妈妈挣了钱,我要妈妈给我买个布娃娃。”小女儿仰着脸,瞪大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认真地对我说。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女儿伸出一个小手指,说:“爸爸,我们拉钩,一百年不许变。”我只好遵命。女儿满足的笑了,一蹦一跳地跟着奶奶回家去了,一路上叽叽喳喳,像一只快乐的小喜鹊。
妻子又重新回到了紧张的忙碌之中,重新又过起了“两点一线”式的单调枯燥的生活,有时还要加夜班。我担心妻子受不了,但每次下班回来,我总能看到她那嘴角边甜甜的微笑,只要稍有空闲,我总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纸是包不住火的,微笑也掩饰不住她内心的疲惫,有时,我看到妻子满脸憔悴的样子,真想对她说:别干了,你就是不挣一分钱,我们也不至于去喝西北风。但我却一直没有说出口,因为我知道她那犟脾气,说了也是白说。
就这样,妻子工作着,快乐着。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偷偷地溜走了。学校前面的那条小河又弹奏出欢乐的曲子,河边的垂柳也换上了新装,绿的直逼人的眼。一阵微风吹过,柔软的柳条在风中摇曳着,枝头的鸟儿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
一天中午放学,我哼着小曲迈着轻快的步子回到家里。我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正准备开门,突然间发现房门原来是开着的。我一下子推开门只见妻子正蹲坐在客厅沙发上,脸上没有了往昔的笑容,双眉紧锁,眼圈红红的,呆呆地坐在那里,仿佛是一尊雕像似的。
看见我来了,刚才紧锁的双眉马上舒展开了。
“你先做饭去吧,我今天不大舒服。”妻子苦笑了一下。
“怎么了?”我赶忙问。
“我和老板吵架了,我今天上班晚了一会儿,老板要罚我50块钱,我不干了。”说着,她竟一头倒在沙发上,呜呜地哭了起来,像一个被人欺负了的孩子似的。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妻子如此的伤心,就是那次下岗,也没见过她流过一滴泪。
我只好安慰了她几句。“我要做自自己的老板。”最后,妻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从她那噙满泪水的目光里,我读出了她特有的刚毅与自信。
妻子挣得了我和家人的支持,打算在我们小镇上开一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把市场瞄准当今最具活力的婴幼儿消费上,并且填补了我们这个偏僻小镇市场的一个空白,理应具有潜在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说干就干,第二天,妻子就马不停蹄地在街面上寻租门面房及门面房的装修,接着,她又跑亲戚,找朋友,四处筹措开店的资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终于筹措到第一笔开店运营的本金。然后,她又东奔西走,上菏泽、下济南,考察婴幼儿用品市场行情,搜寻合适的进货渠道。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她像一只风筝,一直飞来飞去,多亏了我们之间有一条坚韧而温情的红丝线的牵挂,她才得以那样自由地飞翔。
离小店开业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妻子每天从早到晚在店里忙里忙外的,为开业做着最后的准备。我平时上班较忙,几乎帮不上她什么,一天到晚也难得见到她的影子。
小店开业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自然做为特邀“嘉宾”前去祝贺。当我走到时,门前早已聚集了不少人,大多是赶集的年轻的妈妈和孩子们,她们以一种新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小店,说着,笑着,谈论着。妻子忙着招呼顾客,介绍商品,一脸的笑容。
我第一次发现:妻子的笑容竟是如此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