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谨以此文献给哺育残疾儿童成长的辛勤园丁们一张小小的贺卡夹在杨霞老师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每逢工余闲暇,她总要拿出来瞧上一眼。看起来,这张贺卡并不十分精致美观,然而杨老师却颇为珍重地收藏着,对它爱不释手…
谨以此文献给哺育残疾儿童成长的辛勤园丁们

一张小小的贺卡夹在杨霞老师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每逢工余闲暇,她总要拿出来瞧上一眼。看起来,这张贺卡并不十分精致美观,然而杨老师却颇为珍重地收藏着,对它爱不释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面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9月,第三小学的老师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此时杨霞老师正在忙碌地接待着一群群天真可爱的一年级的小同学。“老师,给我报到!”一个尖尖的嗓音从门口一侧传来,“呼”的一声,教室里四下哗然,围在讲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们突然闪开一条道来,一个长着大大的脑袋,长长的脸庞,而身高还不到1米的畸形小姑娘蹒跚走来,她的身后跟着一位中年妇女,正用身子竭力地保护着她。杨老师看了一眼,心里着实吃了一惊。在此之前,教导主任曾经告诉她这学期让她接收一名残疾儿童,说这个孩子由于先天疾患一直未能跨进学校的大门,而今早已超过了入学年龄……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她想:哪个父母不想生个健康的孩子?孩子有残疾,并不等于就此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她作好了思想准备:如果那孩子腿脚不便,她就发动同学们扶他上学,如果那孩子脑子不好使,她有信心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他学习……然而,事情远不是她想象的那样简单,眼前这个矮小的女孩居然是一个侏儒病患者,从那张硕大的脸盘上,打眼一看就有十岁光景,而她的四肢却异常短小,双腿呈“O”型弯曲,走路摇摆不定,行动笨拙而迟缓……这个可怜的畸形儿无疑将招来路人的围观,同学嘲笑、班级的混乱、老师的忧心……这是杨老师始料不及的。从教多年的杨老师今天第一次感到有些困惑了。
“杨老师,您就收下她吧!这孩子真可怜……”那妇女拉着杨老师的手声音颤颤地说:“我是她母亲。这孩子一生下来就得了软骨发育不全症,看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都无济于事,眼看过了上学年龄,哪个学校都不肯收她,孩子急得天天哭啊叫啊,有什么办法呢?一年年就这么混过来了,今年都十岁了,怎么说也得找个学校让她学点文化呀……”
“老师,我要上学!”母亲的话音刚落,那女孩的声音又仿佛从地底下陡然而起,杨老师的心被这个声音震憾了,她顿时感到周身的血液在翻滚,还有什么理由要将这个无辜的孩子拒之门外,让孩子的心灵也永远成为残疾呢?杨老师伏下身子,用手帕轻轻地揩干净那张大脸上蜿蜒滚动的泪珠,半晌,抚摸着她的一双小手说:“不要哭,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王娜。”
“那么好,王娜同学,来上学吧!老师和同学们都欢迎你!”

王娜上学了,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那个位子。开学的几天里,一年级(2)班也着实热闹了一阵子:先是各班的学生三五成群地来到一(2)班“参观”,常常围得教室门口水泄不通,接着是王娜的外号不胫而走,搞得整个校园里沸沸扬扬,到处响着“大头娃娃”的名字,再以后又有王娜的同桌噘着小嘴来找杨老师,说王娜身上臭哄哄的,不愿和她坐在一起了……杨老师带过几届班,这一届的确最让她挠头。
她站在讲台上,望着王娜那双睁得滚圆然而却没有一丝光泽的大眼睛,望着教室里满满匝匝五十多个孩子稚嫩的小脸蛋,她又一次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艰巨。
她开始上课了,没有讲课本上的知识,却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孩子出生了,她本该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拥有蓝天、白云,拥有幸福的家庭,拥有欢乐和微笑;她本该也是一个天真可爱、美丽聪明的小姑娘,然而不幸的是,她一生下来就得了一场致命的疾病;她再也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走路、玩耍、学习和生活了,她成了可怜的残疾人!因为病魔的折磨,她变得孤独、迟钝、畸形、丑陋……她不敢出门,一出门就有人围观嘲笑,她没有朋友,谁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耍……她活得太苦太苦了,同学们,你们说。她的这些不幸,难道是能怪她自己吗?”
“不能”
“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对待自己的朋友那样来对待这位同学呢?”
杨老师的一席话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反晌,一霎时,五十多双眼睛一齐转向王娜同学。
“老师,鬃赘跄绕鹜夂牛币桓鐾д酒鹄矗碇逼车亟曳⒌馈?
“老师。我叫王娜‘大头娃娃’了,我错了!”一个红扑扑的小圆脸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
“老师,我也叫……我错了!”“老师,我也错了!”“……”教室里顿然沸腾起来。
望着一双双诚实的眼睛,杨老师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她趁热打铁道:“好,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从今往后,咱们谁也不要再叫王娜外号了,你们说好不好?”
“好!”大伙儿异口同声道。

一周的课总算顺利结束了,然而杨老师的心情还是静不下来,她饭吃不香,觉睡不实,王娜的影子总是闪现在她的眼前:王娜反映迟钝,一道算术题,别人学一遍二遍便心领神会,她要十遍八遍还常常记了今天忘了明天,王娜手小握不住笔,字写得十分艰难,别人写完一张,她连一行都没写好,更让人头疼的是汉语拼音教学,王娜不敢在课堂上发声,每天下课后杨老师还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从头教起……上课没几天,教师们已经渐渐感觉到一种潜在的压力:一(2)班反映慢的学生本来就有好几个,加上王娜这样的特殊儿童,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指标无疑是完不成了。
更深夜阑,万簌俱寂,杨老师依然披氅伏案,思绪万千,怎么办?既然领导上信任我,家长们信任我,全班同学信任我,我就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就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王娜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一个帮教王娜的周密计划终于在杨老师脑海里酝酿而成。
第二天杨老师神情郑重地向全班同学交代了她的这个帮差计划:怎样协助家长送王娜上下学,怎样搀扶王娜上下楼梯,怎样帮助王娜学习,甚至连如何上厕所、背书包……都考虑得点滴不漏。一口气说完了计划,当杨老师瞧见台下群情高昂,一个个都争先报名参加帮差小组的感人场面时,她那连日来因忧虑而显得疲惫不堪的眼睛此时又光采焕发。

这是一节语文课。杨老师刚刚教完新学的拼音字母,有意让王娜再领读一遍。“an……en”王娜的发音虽则还不够准确,但经过连日来老师和同学们“口对口”的帮助,已有了长足的进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