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真实
作者:邪魔外祟时间:2025-03-20 20:46:43热度:0
导读: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聪儿带回一个作文家作《记我敬佩的一个人》。聪儿作文正起步,不知怎么写,问我。我说;“你想想,谁让你佩服吧?是老师、同学、还是……”儿子托腮沉思,忽言道:“曹博亭!”曹博亭,是儿子转
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聪儿带回一个作文家作《记我敬佩的一个人》。聪儿作文正起步,不知怎么写,问我。我说;“你想想,谁让你佩服吧?是老师、同学、还是……”
儿子托腮沉思,忽言道:“曹博亭!”曹博亭,是儿子转学前在镇西中心校要好的同学,胖嘟嘟的,很是活泼,以往和儿子总是形影不离。
“你佩服他什么?”我想儿子能够找到可写的人,还好。可儿子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
“他很搞笑!”
“这是优点吗?”我有些生气地说。
“啊”儿子自以为是地张大了小嘴,拖长了声音。
哎,真没办法。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新课改的精神就是不要压制孩子的思维,要让他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于是,只好话题一转,说:“那你再想想,现在你们班上的同学,比如那个成绩比你好的雷宏燕等人,他们如何热爱学习,热爱劳动什么的?你可以通过观察到的一件事去表现他(她)的某个优点。你就没发现一个有优点的同学吗?”
“啊”儿子又不屑地张大了小嘴,拖长了声音,“再说,我这期才转到威远这个班,和他们又不十分熟悉。”
我想也是,应该拓展儿子的思维广度,说:“不一定写同学呀。比如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你妈,如果你觉得他们没什么好写的,就是你爸我也有好些优点吧,想想,你佩服我什么?”
“不”儿子撅着嘴,调皮地说,“你只知道‘骂’我,不写你!”
孩子就是孩子,不想写就算了吧,再说在孩子面前我也没有多少闪光点展现的。坚持让儿子写自己想写的,我想这是我指导习作的不变原则。
“那么,你在镇西读书时的同学,除了那个曹博亭,就没其他人可写了吗?”我一心想让儿子选一位有突出特点的同学来写。
儿子又一次回敬一个“啊”字,同样张大了小嘴,同样拖长了声音。无奈地望着儿子,我想我是不是“山穷水尽”了?
妻在一旁看着我们爷俩一唱一和,一起一落的,责怪我说:“你就让他写曹博亭吧!他们那么要好,分别时又是照相,又是哭得个黑天昏地的。”
“爱搞笑,那是什么优点?“我没好气地说。
“那说明他活泼可爱呀,这还不是优点?”妻点醒道。
“也是啊“我似乎也看到了一丝曙光,柔声地对儿子说,”好吧,你想想看,他是怎么搞笑的?不妨写一次他搞笑的事,有吗?还有,再对照对照你,是不是不够活泼啊?”我是想通过对比更能突出曹博亭活泼可爱的特点。
可儿子再次托腮沉思,眼珠子骨碌碌转了几圈,嫣然一笑,头一歪,甩出一句:“没有。况且我也挺活泼的,不是吗?”
真麻烦!看来今天这个作文是牛吃南瓜开不了头了。我这才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学生为什么会谈作文“头痛”,“无话可说”的了。怎么办?我陷入了迷茫。
“不过”儿子忽又发话了。
“什么?”我的心不由一振。
“曹博亭搞笑爱说‘一般拿洒’(谐音),自由感觉良好。”
是吗?这小子是真逗的,我也觉得好笑。原来曹博亭通常是在点点滴滴的言语中给儿子留下了“爱搞笑”的印象。如果我硬要儿子具体地写个什么事,可能也是勉为其难了。但我还是纠正道:“那是‘自我感觉良好’,不是‘自由感觉良好’。”继而启发他:“他搞笑后,你们笑得怎么样,可以用什么词句来形容?”
“笑得前仰后合,满地打滚。”儿子把积累的“佳词丽句”搬了出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自有一番安慰。这权且算作作文的一个片断吧,可以表现儿子佩服他的一个方面。但这个作文总不能如此空洞,寥寥几十个字就草草收场吧。
我于是再次挖掘儿子潜藏的素材:“聪儿,曹博亭是不是学习上很勤奋。比如说哪一次同学们都出去玩耍了,他还在攻克难题呀?”我想我小学作文时就编造过某同学挑灯夜战之类故事。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仍然希望由此启发儿子绝处逢生。
可儿子鼻子一哼:“他,才不呢!有几次还不完成家庭作业。”
是吗,这小子,怎么就认准他了呢?我又一次跌到了失望之谷。总不能也让儿子去编吧,这是作文的大忌。
“那么,他该爱劳动吧,喜欢帮助别人什么的,你再想想!”我仍然没灰心,再次找到了突破口。
儿子还算听话,开动起了小机器。许久,眼睛一亮,一拍桌子:“有了!他帮我们扫地。”
“真的”妻从旁边疾步而来,无异于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毕竟挖掘真实的素材太难了。我俩围着儿子,好像要听他讲一个精彩的“传奇”。
“那是今年夏天的一天放学后,曹博亭帮我们扫地。”儿子见我们那么饶有兴致,像个自信的将军似的从座位上站立起来,不时用手比划着。
就这么一句话?我没太多的兴奋,预感到这个写作思路仍面临夭折的可能。我问:“他为什么帮助你们?”
“他和我很要好啊!”不出所料,我并没期待到他说出“他就是这么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之类的话语。
妻子尚未明就里,而我知道要真正“出彩”,不进一步挖掘素材的思想内涵是不够的。虽然现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作文提倡“有中心”就行,但我个人认为在“有中心”的前提下再“有意义”的作文才是上乘之作。
我思忖良久,想想儿子上学年龄小,听他说每次扫地都很慢,又联想到学校值周每天是要定时检查卫生的,曹博亭会不会有除友谊之外,为着顾全班集体荣誉而助人为乐的呢?
“聪儿”我叫住满屋乱跑的儿子,”过来,我问你,你不是每次扫地都很慢吗?”
“啊”儿子又张大了小嘴,拖长了声音,不无惊愕地望着我。
“学校每天又要检查……”没等我说完,儿子便接过了话题。
“哦,是那样的,那天曹博亭见我和同学扫得很慢,跑过来说‘王聪,检查的就要来了,你们扫那么慢,到时扫不完是要扣我们班的分的。’”
“是吗?”我心里一阵狂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可以“柳暗花明”了。
“那他接着怎么做的?”
“他就帮我们扫地了呗!”儿子习惯性地拖长了尾音,好像同一个傻子讲一个明白的道理一样。
“对了,这能表现他的什么优点,你说是什么?“
“助-人-为-乐“儿子想了想,大概还不太熟悉这个词语,一字一顿地说。
“也对!”我决心让儿子进一步挖掘出主题,“我知道,你说的这个‘助人为乐’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