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江南小镇黄石港
作者:愚弄人民时间:2025-04-17 09:11:16热度:0
导读:乍见标题,请港坛三位美眉版主别生气,堂堂黄石港咋成了区区小镇?我自不敢小觑黄石港,就凭我户籍在黄石港公安分局的这一层关系上,按属地管理,三位版主还是我的父母官呐!不过,4、50年前的黄石港,的的确确是
乍见标题,请港坛三位美眉版主别生气,堂堂黄石港咋成了区区小镇?我自不敢小觑黄石港,就凭我户籍在黄石港公安分局的这一层关系上,按属地管理,三位版主还是我的父母官呐!
不过,4、50年前的黄石港,的的确确是一个秀美的、娇滴滴的江南水乡小镇。
那时候的黄石港是很美的,是小家碧玉的那种美,美得令人爱不释手!
她背靠连绵的青山,东迎连着一弯清港的湖泊,北向千帆竞发的浩荡长江,看江鸥展翅,听汽笛响鸣……
出了沈家营,款步向江边踱去,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把你引向沿江街。街的左边商品琳琅满目、商铺比肩摩踵。商铺的屋檐几乎盖住了小路的上空,为的是不让商旅淋雨受寒。即使你从倾盆大雨的外面进来,只要在屋檐下多站一会儿,当然能够跺跺脚就更好了,那么沾在伞上、鞋子上的雨水很快就会淌完。
沿江街的商人或来自江北,或来自丁祖,或来自大冶的刘仁八、金牛,或许来自更远的地方。一部分人讲的是颇有韵味的黄石港话。这话音与胜阳港、石灰窑的话音又有不少的差异。沿江街不欺负外地人,大家都是做生意的,童叟无欺,和气生财。感动得外地人的口音也在向港话靠拢。沿江街是一个很讲礼貌的商业街。进得门来,客客气气地“请坐,坐……”出得门去“好走,有空再来”……那温雅的话语,彷佛带着黄石港饼的馨香。
左边是波涛滚滚的长江。这一段的江面比较开阔,离漩急涡密的西塞山还有很远很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避风港湾。江水亲吻着河岸,留下一串串细小的“啵啵”声,小小的浪花在船底绽放。搬运工不时从船上搬下粮油布匹,脚步落处,小船都会悠悠地颤动。
往前走,打眼的就是那个尖尖顶建筑的教堂了。我没有进过教堂,隐约听说那时候黄石日报的社址在沿江街多少号,大概就是指这一带地方吧。
沿江街的尽头,就是轮渡码头。当然这个码头是不走机械船的,南来北往的扁舟,带人带货。船靠岸了,船夫矫健地撑起竹竿,骄傲地腾空一条,便稳稳地落在江岸。他把绳子往岸边石头上一系,就忙着照护船客下船了。挑着担子的,牵着儿女的,扶着老人的,下了船后,沿着由水中通向岸上的石级,一步一步地上去。没有船来的时候,便有人下得石级去浣衣,去洗菜,或是挑江水。船呢?客人走光了,船家要上街,船就停泊在那里,别担心,没有人会去偷这艘船的。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但是偷船这件事儿,没有人想,更没有人会去干。
石级边砌的是石墙。砌在地边上的石块,几乎是清一色的红砂石。我很惊叹这里有这么多的红砂石,那可是其它地方很难求到的磨刀石啊!
上得岸来,有一个带着院落的、漂亮的两层楼。据说是国民党的某一位达官贵人的。这就是当年黄石港派出所的办公室了。院子里栽着绿树红花,很美。楼上楼下共十多个办公室。两折的木台阶通向楼上,楼板是清一色的木头。打开窗户,凭栏眺江,真是爽心悦目。派出所迁到堤内以后,这里就成了派出所家属的住宅。大家分别在上下楼的楼板中间做饭,遇到包饺子之类的,总要送给左邻右舍尝尝。即使自己所剩无几,也没有丝毫的遗憾。令人惊叹的是几十年来,这木板楼上生火做饭,还从没有发生过火灾呢!
住这栋楼最大的担心就是夏季洪水。修了长江大堤以后,这里的地势最矮,最容易受到洪水的侵害。可没有那一家愿意离开这里,即使当年派出所的家属全部都迁走了。不搬的原因,是因为担心再也找不到如此和睦的氛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去过这栋楼房,现在它还在么?
哦,那遥远的、秀美的、娇滴滴的江南小镇黄石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