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乡原中秋时
作者:羽觥时间:2025-01-19 20:43:55热度:0
导读:孩提时代,是那么不屑于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意味。仿佛除了伙食有点改善,吃的好点,别无特征。什么清明、端午、中秋的,烧纸焚香,祭祖敬月,都是大人们的关心仪式,孩子只是想着小伙伴要是没被家务纠缠,能够一起呼朋
孩提时代,是那么不屑于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意味。仿佛除了伙食有点改善,吃的好点,别无特征。什么清明、端午、中秋的,烧纸焚香,祭祖敬月,都是大人们的关心仪式,孩子只是想着小伙伴要是没被家务纠缠,能够一起呼朋唤狗的去野堤上乱窜,那才开心。
野菊绽放的季节,那些细小灵动的亮黄,一簇簇散落在已经有些疲惫的草丛中和依然刚毅的圩坝上,那种明丽的色调,透着季候的淡淡的清凉。比起春天那些花红要多出一点异常的醒目,仿佛不是为灿烂而来。也不仅仅是赏心悦目,或许只想传达一个信息:孩子们,天快凉了,加件秋衣吧!
秋,尤其中秋,乡原的有着一种劳作之后的倦怠。像是庄稼汉子等待汗水风干,抽空蹲在田埂上抽一袋旱烟。大田里的水稻日见饱满,稻穗开始略显谦虚的低下头来,有些肥力过旺的,经不起风雨洗礼,倒伏下去,在海浪一样的稻田里,形成几处盆地。路边点种的绿豆,将细长的豆荚拖到地面,绿的鼓胀,黑的成熟。纵然零星,也敢招摇。全不似花生那般低调,悄悄的隐在泥土下成熟。甘甜沾着独特的芳香,犹如深巷老酒,,依然会招蜂引蝶似的引来人们的嘴馋。临近收成,主人便的将自己的家也移到了田头。半是守候防范、半是感受满足。简易的看护棚搭在田边,矮小扑地,遮阳避雨。没什么比收花生更惬意了,候晴朗天气,邀三五亲朋,端来矮凳,坐在绿意犹存的花生地里,将花生苗一簇簇拔出地来,轻抖泥土。一蓬蓬白白胖胖的花生果,风铃似的吊在根底上晃荡。老成的壳麻圆满,水嫩的拿捏出浆。几乎能嗅到那淡淡的草气清新。由不得要剥几粒放到嘴里,顾不上手上还沾着新泥。采摘下来的果实,分摊在大大小小的柳匾上,晾晒在矮棚四周,颗颗粒粒,井井然然,透着那种农家人都能感受到的满足和踏实。
品尝新果,打开新仓。中秋,俨然是那种乡土气息的安慰。粮丰。果熟,蟹肥,菊黄。无论这一年春耕夏作的劳苦,累脱几层皮,一旦有了秋的收成,这浓浓的思念便油然而生。想着远方的亲朋,想着秋霜入面的父母,经历了太多的阴晴圆缺,缓缓的走过一个个红叶落寞的季节,亲情的记掂,都深刻在脸额头脸面的皱褶中了。想着张开翅膀的儿孙。外面的世界无论精彩或是无奈,一如风筝的高飞,总有一缕细线牵扯着父母的心。家亲血脉,共享丰足,共尝美满的心愿,把中秋的圆月都浸出一种别样的甜。而中秋的记掂,也将心愿未了的缺憾,镀上一层银辉色的酸。风从圩坝那边吹来,中秋的感觉,和着微微的清凉,渲染着成熟的冷静。由不得想着向着高处登攀,好让目光顺着朗洁的秋光,看到更远的未来。轻缓、持续、醒沥。绵长,如同水流拍打青石般的都有声响。
秋水长天,芦苇向天伸出旗帜般的芒花,在水岸立起一道绿色托起棕白的屏障。划分了田野和清流,注释和解说了一种生命的高扬,昂然的探出身来,尽情感受水汽秋风。朗朗天际外,淙淙清水旁,明亮通透惟一静。删减繁华只余空。有人说西风是秋的语言,其实,秋风最是不必解说的,所有经年经世的感觉,在风声的通透中通透,在风气的清明中清明。,听风,就得静下心来听,风动树叶,草叶,竹叶,或者穿林入户,或者摇枝打墙。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于风动的那个瞬间,都有自己的传达。潜心而闻,便起共鸣。生之感怀,脱不开自然的包容。情之所动,少不了风涛的点拨。静静的聆听,生生的体验,自我虽小,也求个存在的清晰明了,行程虽短,也求个履历的坦荡洞开。但有那份感怀、感悟,大可欣慰。
清晨、午后、再到黄昏,散开去的喧嚣,静下来的原野,衬着沉默了几千年的湖天。皓月已在明空,影映在水天之间轻摇,微波一样的托起秋思绵长的朦胧水岸。月到此时,置身此间,有什么忧伤,不妨一叹,有什么感怀,不妨一吟,有什么心愿,不妨一许!纵然是千般堆累,五味杂呈。有这年年秋风洗胸襟,也能荡它个此心无存!一缕缕的散却,一点点的放开。留一份无所畏惧,存一份不以为然。恰似这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二○○九年十月三日星期六
时序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