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一前些日子谈及自己读书习惯不好,其实是有感而发,因为向前看过许家强说自己读书的文章,童年的如何辛苦及今日的坐拥书城种种,对比起来惭愧,所以就有了《七仙女的造谣》前面的一段话。大约在(5月)26日吧,家

前些日子谈及自己读书习惯不好,其实是有感而发,因为向前看过许家强说自己读书的文章,童年的如何辛苦及今日的坐拥书城种种,对比起来惭愧,所以就有了《七仙女的造谣》前面的一段话。大约在(5月)26日吧,家强给我电话约稿,想了想辞了,因为恰当单位人事调整,心里不安静,过后又觉得对他不住,可见鄙人与淳厚的君子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还望家强兄见谅。今天在家无事,翻出晨刊来,正看到当日连载的《午夜读书笔记》,写到李自成一节,心中夹杂着想起一些事情来,所以做一笔记。
历史总是由一系列的偶然串起。家强写到:“如果驿站不撤,李自成可能一辈子在驿站工作下去。驿站撤了,除了一身力气、没有一技之长的李自成,没有了谋生之路,已无路可走”。这个“驿站不撤”的前提其实是一个小小的笑话,就因为当时的御史毛羽健娶了个小老婆,被大老婆从驿站星夜赶去厮打,其为泄私愤借口节约财政开支,上书要求裁撤驿站,遣散人员。没想到,一个凶神由此而起,中原人民从此涂炭。
想来家强兄读明史至此,当浮一大白。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被描述得再庄重的开篇,其实都来自一些单纯的质地。盛装表演之后,总有卸妆的时候,我们总爱盛装的华美,却各在月夜里各回各家,做回自己。
一本《左传》,翻了十数年,还是看了几页而已。我是在一些诙谐文章中才知道《左传》里还有这样的记载:“(宣公)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人郑师,故败。”这个故事的确太吊诡,说是一碗羊肉汤导致了一场战役的失利。宋国和郑国打仗,华元担任统帅,为鼓舞士气,煮了一锅羊肉汤,谁都轮到喝了,就他的马夫没有。到了打仗的时候,还没扎稳阵脚呢,这个马夫(羊斟)驾着车就跑,一溜烟跑进敌营,而且在跑的过程中说:分不分羊肉汤是你执掌的事情,马车跑到哪里,是我执掌的事情。于是乎,还没来得及尸横遍野,主帅就被人俘虏了。
这段奇闻,也造就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各自为政”。如果你知道这个成语是因为一碗羊肉而来的,你可能会大笑,是啊,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不严肃。

家强所言的如果,其实是不成立的。历史可以是偶然,但不可以如果。如果有了如果,那么,刘邦就会一辈子流氓青皮,而不会吟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放词;刘备也就不会抱怨髀肉复生,而会抱怨搓麻绳的手又蜕了一层老皮。
评左传的人,无不臭骂马夫羊斟目无尊长,自私自利纯粹小人云云:“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骂人的话:“羊斟你不是人!你是鸟人!”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小人也有的自尊。自尊这个东西很玄乎,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不只是“士”这一阶层的自家事,当然也可以包括小人物、小士兵。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为重要,一种叫做尊严,另一种叫做公平。尊严和公平最为缺乏的地方就体现在“身份”的不对等,体现在人为的划分出三六九等,富者恒富,穷者恒穷,彼此天涯悬隔,不可逾越。于是文人就会很委婉地吟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而武人就会勃然而起,吼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被人鄙视,是非常有挫折感的一件事情,一碗羊肉汤不过是一个小小导火索,点燃的是骤然膨大的自尊。

一块马蹄铁导致了滑铁卢。
5月26日,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某州的爆炸事件,起因也很微细,就是一个声音被漠视,最终采取了如此极端的行动。这当然不是舍生取义的行为,也不是视死如归的盛举,而是,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集体失语,整个社会的麻木不仁。当现在有些精英宣扬“生命权高于一切”的时候,他们完全忽略了个体的尊严权。作为集体,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作为个人,集体认为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历史可以忽略掉一个人的尊严,但是历史前进的目的却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尊严。
还是在这一天,吉林省辽源市环保局长郭东波引咎辞职。原因是他在单位会议上说了句名言:“领导就应该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这句话放在五年前,也许无非被单位职工腹诽一番,然后就自消了。但是很不幸,他这句话被网络给“炒”了起来。“社会公平”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一番话,就发挥了“箭垛效应”,成了众矢之的。这句“臭不要脸”的名言,离温总理说的“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距离不到一年。
说到李自成,不能不想到《甲申三百年祭》,也不能不想到毛泽东提出的的“两个务必”和说到的“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撤驿站只是出现李自成的一个诱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民有恒产,则有恒心;民无恒产,则无恒心”。我们自豪的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民族,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倘若不是山穷水尽,忍无可忍,哪一个人不是抱着“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想法,又有哪一个人,无缘无故跑去梁山当土匪,钻进深山去当李自成?
一切源于可怕的漠视。

论起四大名著文笔的排行,我认为吴承恩当属小弟级别。
悟空被压到五行山下后,插叙的唐僧章节,简直就是一个大疙瘩,让人纠结。这显出了章法上的错乱,结构驾驭上的能力缺失——而且还有卖弄文采的嫌疑,比喻渔樵互答用了那么冗长的篇幅,但并不含蓄,过于直白,忒的矫情。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那种幽默情怀。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一节写到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打死了六个剪径的毛贼,然后一段对话就出来了。
“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早还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时冲撞了你,你也行凶,执着棍子,乱打伤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脱身?”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