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初阳看今天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巅末时间:2025-02-02 18:45:12热度:0
导读:郭初阳,何许人也?刚开始我也只是个疑惑,曾经杨老师的介绍后,再加上看了他的著作及上网查了一下他的消息,才知道他就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新锐。从自己所看、所查中得知,做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
郭初阳,何许人也?刚开始我也只是个疑惑,曾经杨老师的介绍后,再加上看了他的著作及上网查了一下他的消息,才知道他就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新锐。
从自己所看、所查中得知,做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也不像传说中那样的困难。郭初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就是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航灯。
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条件就是自身一定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虽不要求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但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著及中文的专业知识,还是应该熟练到家。郭初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书卷气,所以他站在讲台上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学识渊博,他讲的《比喻》课中从“星星”“月亮”的比喻开始的。“星星像萤火虫/星星好似打碎了的玻璃/星星宛如小心举着的蜡烛/星星是一粒摇摇欲坠的眼泪/星星跟狼群的眼睛一样/星星如同雨一般落下/星星仿佛一个微弱的希望似的”。像这样朴实而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开头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是并不多见的。只有一身书卷气的郭初阳能想得出。
其二,就是应该平等。平等是有效交流的第一步。学生坐着,仰视高高讲台上的教师,洗耳恭听尚来不及,遑论交流。中学里的改变身高,就得走下讲台,俯下腰,进入学生中间,直接参与他们的讨论。平等就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这不仅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尊重专业知识的体现。同时在课堂上,也应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是一味的填鸭子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中的互助者,引导者。郭初阳的教学就是采取了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项链》,他就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他采取一问一答的模式,改变了以前教师站在讲台上满堂灌的模式,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之后又利用《项链》与《灰姑娘》作比较,这种触类旁通的方法加深学生们对两篇文章的印象。所以,郭初阳的课堂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让大家觉得语文课堂并不是乏味的,而是充满感情与活力的。
其三,带“情“上课。“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但怎样才使学生身临其境、如置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呢?怎样防止出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皮的现象呢?我认为郭初阳就很好的给我们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宝贵的课。首先,他要求教师讲课时,要先入情境。根据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感情基调,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教师客体先入情境,即情动于己。教师阅读和讲授语文教材时,心灵必然受到震撼,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以至引起教师表情姿态、言语声调的变化。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之,教师总要按着自己的情感,做出不同的美学评价。教师也只有先“动情”于己,而后才会“辞发”,任何没有动情的教学都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再就利用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们的入情入境。要使学生入情入境,教师授课时,就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行文思路的轨迹,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达到学生身临其境,眼观其景,耳闻其声,同教材所描绘的景物、塑造的人物形象、编排的故事情节、论证的事理、抒发的感情同爱憎,共褒贬,产生感情共鸣。有人说,听郭初阳的课,譬如登山,从平地出发,在险峰结束,极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郭初阳的课没有高潮,因为时时都是高潮。他的课始终充满着学生的笑声,但这笑声不是刻意的做作的,不是浅薄的虚浮的,而是师生智慧碰撞之后产生的灵感的火花所激荡起的会意的笑,是让人在笑声中能得到沉甸甸的收获的。
但是,我也并不完成赞同郭初阳的教学方法。就如这篇《项链》来说吧!郭初阳讲解得确实很不错,但这并不完成适合我们的语文教育。看过他的课堂纪录中可得知,他一步一步的引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也用到触类旁通,再加上莫泊桑的简介。这样,的确会让学生们更开阔的眼界,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但试想一下,这种教学适合所有的中学生吗?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不能说没有人会有这么广阔,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知识面。假如他这堂课是在一些农村的中学校上的课,这无疑是一堂不成功的语文课了。正如范美忠所说的,郭老师过于重视知识传递的量和解读的完整性与深度而舍不得忽略、丢弃一些东西,因此我就有了疑问:在一节课中有必要传递这么大的信息量吗?有必要涉及这么多的问题吗?一节课之内就一定要把文本充分解读完吗?解读的绝对高度那么重要吗?郭老师的课堂正是因为过于追求这些,才出现了忽略过程,问题没能充分展开,强行牵着学生往上走的情况。引导自然是需要的,但到什么程度却要需要考量的。
所以虽然郭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新锐,也并不是说他的一切教学方法都是正确的,有利于我们的教学。今后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是要通过自己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吸取众家之所长,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做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满足自己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