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散文 > 文章内容


导读:又见刺桐红枝头,才知时节是深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不论是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梧州的秋天,“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来得是那样地热烈,刺桐花把骑楼街市映衬得火红。不逢梧
又见刺桐红枝头,才知时节是深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不论是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梧州的秋天,“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来得是那样地热烈,刺桐花把骑楼街市映衬得火红。
不逢梧州之秋,已有十余年了,在南宁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系龙洲的轮船汽笛声,白云山的松涛声,鸳鸯江上空的秋月,尤其是在那刺桐花盛开的时节里逝去的岁月。
也是深秋,十九年前一个刺桐花盛开的时节,我来到梧州地委办公室上班。从学生到军人,从军人到地方党政机关干部,这是我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转折。能否顺利实现由一个军人到地方机关干部的角色转变,开始时,我心里是忐忑不安的。上班的第一天,在西江三路大院的一幢当年英国海关遗留下来的旧办公楼里,秘书长向我详细介绍了地委办公室的工作性质、人员组成情况以及地方工作的特点。他对我说,地委、行署近日要召开三级干部会,布置明年的农村工作。你参加一下会议材料组,参与整理会议材料,既可以熟悉农村工作情况,也可以认识一些县、乡领导和地区机关的干部。按照秘书长的要求,我参加了会议材料组,负责整理大会发言的典型材料和编写会议简报。地区工作是以农村工作为主的,那次地区三级干部会议的主旨是完善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在水稻种植中推广杂优种子。会议期间,聆听了地委、行署领导的讲话,参加了分组讨论,看了一些会议材料,对地区工作,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这是我到地方工作后跟班学习的第一课。
在地委办公室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组织上分配我给一位地委领导当秘书。那时的地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多,工作分工不是十分细致,是综合性的,我负责领导文电、信件的处理,办文和部分文稿的草拟,兼写一些上报上级党政机关的信息稿。在这些繁杂的文字工作中,有一些是我过去的工作经历中缺少的,是我知识的新领域。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们谆谆教导,诲人不倦,教我在工作中如何做到认真、细致、周到。单位的同事们教我如何办文办事。领导和同事们不但从工作上帮助我,还从生活上关怀帮助我。当时的地区机关干部住房非常紧张。到地委办公室上班近一年时间里,我一家三口人住在石鼓冲的一家商业招待所的单间里,我经常要跟地委领导下乡,工作生活极不方便。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想法给我在地委大院里找到了一套住房,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又是一个刺桐花盛开的深秋,在新的一次地区三级干部会召开前夕,为了给会议准备材料,地委秘书长带领我和另外俩位同志下农村搞调研。我们从梧州出发,到藤县、蒙山县、岑溪县以及部分乡(镇)村,调查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生产承包责任制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我们采取开座谈会或个别访谈的办法,每到一地,请来一些县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乡镇领导开座谈会,有时则个别走访一些乡村干部。座谈会一般由秘书长主持,他提纲擎领讲明座谈会的调查要点,座谈过程中,循循善诱,引导座谈对象围绕着我们的调查要点发言。走访乡村干部时,有时遇上不通车的地方,秘书长就带领我们走路到访谈的村干部家,秘书长好像拉家常那样同访谈对象谈话,了解农村情况。回到梧州后,我们整理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报告报给地委。此行,使我收获不少,既使我学到了在农村搞调研的方法,也感受了领导和同事们深入细致、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
我在梧州生活和工作了四年,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年一度刺桐红,岁月在秋花中逝去,历练在逝去的岁月中增加。在领导和同事的教育帮助下,我初步熟悉了地委办公室的工作,也学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品德,这些都使我后来的人生道路获益良多。“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在南宁生活和工作的日子里,每当我看见盛开的刺桐花,我总是对以前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事产生“云树之思”。

2004年11月24日作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