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题记——爱情总是不经意间降临飘忽不定,无法捉摸,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在青葱的岁月,谁也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恋爱暗恋、依恋、相恋、失恋……一段段爱情历程星星点点的分布在成长的时间轴上于是形成了一部小小的编
题记——
爱情总是不经意间降临
飘忽不定,无法捉摸,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在青葱的岁月,谁也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恋爱
暗恋、依恋、相恋、失恋……
一段段爱情历程星星点点的分布在成长的时间轴上
于是形成了一部小小的编年史

2011年7月,南国小镇,恋之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是想着离她近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
尤其是在夜晚回去的路上,街灯下黢黑狭长的身影,华灯初上时闹哄哄的夜市,形形色色、笑着走着的人群,似乎都有一种让人释放深度情感的奇妙力量,让他刻意压着步子,亦步亦趋地跟随在她身旁。偶尔因避让行人而产生的和她的一点身体接触,都让他心跳略微加速。
他并不清楚清晰辨别出这是什么样的情感,只是感觉心底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破土而出,痒痒酥酥的感觉,于是乎会情不自禁地回过头,偷偷望一下她的侧脸,然后在她察觉之前,赶快回过头,装作若有所思的样子。
大多数情况下,他和她没什么话题可聊,两个人只是默默地走着,稍错着小半个身位。与下班了之后三三两两的人群不同,没有胡吹海侃,没有欢声嬉闹,只是默默地相伴而行。偶尔他会刻意寻找一些话题来闲聊,试图炒热气氛,但很快就在她的淡然下败下阵来。即使是坐在楼下的小店里吃东西,也经常性的相顾无言。
于是——她坐着,低着头,玩着手机;他坐在旁边,抬着头,望着她。
她看手机上的一些趣闻,间或流露笑容,甚至会轻笑出声。
他看着她笑,心里偷偷地想:她笑起来,真美。

2009年10月,西南都市,恋之忆
她和他是来自同一所城市,一座位于西南部的名城。
两人的大学时代并无交集。
他的大学是一所工科大学,女生很少,除了少数幸运儿,大多数男生们打发时间的工具就是电脑。很不幸,他也是大多数群体的其中一个——除了游戏,几乎无所事事。当代大学生,学习只是副业,游手好闲才是主职。当然所谓的精英并不是这么颓废,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热情几乎都献给了伟大的升学或者实习事业。他不是精英,所以他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学习上,即便升学读研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沉重的负担。
于是,在保研通知出来之后,以一名之差被淘汰的他,在同学们略带惋惜的目光中,淡然地奔走于各个公司的招聘会,随手播撒着简历,然后在其他落选者愤怒的眼神中,一一回绝那些他并不很在意的签约意向。
来这家大型企业最初只是出于好奇。在他印象中,在大企业工作,似乎就是在明亮宽敞的办公室里,上演各种热血励志的激情碰撞,抑或是温馨暧昧的浪漫情怀。这就是白领!似乎还挺有意思。他心里默念着,揣着就业推荐表走进了面试场。凭着近乎保研的优异成绩,他几乎毫不费力就被录取了。接到通知电话的那个晚上,虽然没有像别人那么欢呼雀跃,欣喜之情露于言表,但还是罕见地憧憬了一下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即将脱离校园走向社会的兴奋和紧张,即使是一直以来对外事外物满不在乎的他,也无法完全摒除于心。
他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公司的签约座谈会上。
入目全是兴奋的人群:报告厅门口,一个个热情洋溢,口若悬河,和身边的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畅谈着人生理想……他抬起眼帘,四处望了下,并没有自己熟识的人,随后垂下眼帘,穿过嘈杂的人群,想找个安静点的地方坐一坐。然后他看到了让他灵魂一颤的一幕:
一个女孩,静静地坐在沙发上,一手托颔,一手捧书,就那么静悄悄地看着,似乎与周围的喧嚣有点格格不入,但仔细一看,又完全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古怪而又不失优雅的和谐气息。
她很骄傲,这是他的第一想法。她就那么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起眼,但谁也无法忽视她的存在,仿佛周围的一切全是围绕她而存在的,只要她一抬头,轻轻一个眼神,周围的人、事、物以及那一片嘈杂都会化为流沙飘逝。想到这儿,他不禁轻笑了一下,同时心底产生了一种更加强烈的念头:想一睹她的容颜。
这并不是什么很离谱的幻想,很快开始的座谈会就能实现他的小小愿望——她坐在他对面。出乎意料的是:抬起头的她看上去很普通,谈不上漂亮,只能用耐看来形容,或者说至少没到引人侧目的地步。但他还是记住了她,这样一个有着很奇怪气场的女孩。

2010年7月,南国小镇,恋之隐
再次和她见面已经是在公司的入职培训会上了,尽管大半年没见,但他还是一眼就从人群中把她分离出来:飒爽的马尾,统一的蓝色T恤和帽子,还有——暖暖的笑容。
第一次看到她笑。他在瞬间恍惚了一下,似乎被这一抹灿烂耀得睁不开眼睛。所有的骄傲、冷漠、格格不入都随着笑容消逝的无影无踪,站在人群中的她完全没有特立独行的气势,就如同这个年纪任何一个普通女孩子一样,笑着、说着,甚至追打嘴贫的男生。
他疑惑了,但随之释然:任何一个女孩都是百变的精灵,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示出不同的风采。第一次看到的她,展示的是对待陌生人的淡然,这次的她,则展示了在同龄团体中的融洽。她是那种在哪里都能成为焦点的人。他这么想着,随即装作不经意地向周围的人打听她的小资料。于是,他知道了她的名字。
公司对于新聘的毕业生还是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各种洗脑招式层出不绝:连续几天的课堂语言轰炸,千奇百怪的拓展活动,还有各种企业精英的互动,把一群刚走出象牙塔的傻孩子们唬得一愣一愣的。当然,他并没有和其他狂热的人群一样,被公司牵着鼻子走,随时准备投入到艰苦卓绝的公司建设中去,敏锐的他甚至从培训中意识到了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弊端。现实总是和理想有一定的差距,只不过分大小而已。这一点他从下车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公司所在地并不是想象中的大城市开发区,而是一个充斥着厂房、大货车、嘈杂声的三教九流集中营。
即使对培训什么的毫不在意,他还是很认真地参加培训,同时默默地注视着人群中的她:热情积极、活力四射,像太阳一般,毫不吝惜自己的光芒,周围的人为了得到光和热,都主动朝着她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