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三年级时,老师要求学生开始使用钢笔,我买不起钢笔,大多数同学也买不起钢笔,虽然学校统一购买的学生钢笔才两角六分一支。母亲为我买了一角二分的木杆蘸水笔。我的座位前的男同学长安的铅笔字不如我写的好,但他连
三年级时,老师要求学生开始使用钢笔,我买不起钢笔,大多数同学也买不起钢笔,虽然学校统一购买的学生钢笔才两角六分一支。
母亲为我买了一角二分的木杆蘸水笔。我的座位前的男同学长安的铅笔字不如我写的好,但他连木笔杆也买不起,用高粱秆子做笔杆,可他的钢笔字却比我写得好。上课时,我常和他交换蘸水笔,他的笔实在不好使。
春节,父亲探亲归来,给我一支上海产的英雄牌大号钢笔,黛绿色电木笔杆,电镀笔帽,箭形笔卡。
父亲说这支笔吸一次墨水可以用一个星期。我非常喜欢,还给父亲鞠了个躬,朗诵了一篇课文《买菜》,“卖菜,卖菜,买的什么菜……黄瓜一头苦,还有马铃薯……西红柿人人爱,今天买了明天还要买”。
父亲夸我,他说这支笔是他参加市里的劳动比赛的奖品。
我一拿起这支英雄钢笔,就似乎看到父亲登上领奖台,胸前佩戴英雄花。我写字认真极了,钢笔字突飞猛进地成为班里的“优等生”。
我这支笔是全班、全校独一无二的英雄钢笔,我不说就已经被全班同学羡慕。很多同学向我借用,我也不给。长安从没向我借用,我主动递给他用,他也摇头。
夏天来了,学校规定学生中饭后回学校以桌凳为床睡午觉,老师分配长安睡他的长条凳,我的同桌睡我俩坐的长条凳,我睡课桌上。
一天午睡,我的同桌没睡,长安躺在我的长条凳上,我仍躺在我的课桌上,很快,长安就呼呼睡去。
大家醒来,参加学雷锋活动和观摩女民兵刺杀表演。
次日,全校参加公社的忆苦思甜大会。放学后,少先队文体委员邀我参加黑板报小组,她说我的钢笔字写得好,我在办公室屋山头上的大黑板上抄写歌词《说打就打》和《雷锋日记》,“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夕阳西下,我跑回家。
晚上,点上油灯,打开书包。
我的钢笔不在书包里。
我立刻猜疑长安,坚信是他在昨天午睡时拿走了英雄钢笔。
夜里做了一个梦,雷锋,来到我们学校,在阳光下,在黑板上写日记,斜斜的“雷锋体”: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两天后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
长安使用的一支钢笔酷似我的钢笔,我默默下决心要“拿”回我的钢笔。上午四节课里,我心怀偷意,课上课下反复琢磨怎样“拿”钢笔。
中午放学,我感到同学们的眼睛都盯着我,我改走了另一条回家路,我一回头发现我二弟尾随我而来,胆虚地问:“你怎么老跟着我?”
“做贼心虚”的味道,我是从此知道了。
又午睡了,长安呼呼大睡,他胸口上别的那支钢笔随着他的呼吸跳动,我的睡意被闪闪的笔卡挑逗的无踪无影,小便也比平时多了起来,有同学在远处偶尔翻一下身,我的心跳就加速,身上的汗出了一阵又一阵,发抖的手一次伸了又一次,心里默念:“这是我的钢笔。”
到底我还是憋了一口气,我轻轻取下钢笔,噌——,像小兔子一样跑到了班主任老师的宿舍门外大喊:“长安他偷了我的钢笔,我又偷了回来。”
长安和我都站在教导主任面前,他要我俩说笔的记号,我抢先说:“这支钢笔是我爸爸的奖品,英雄牌,是市里发的。”长安答:“笔杆上刻有‘长安6月6日’。”
笔,自然归了长安。
我的嘴和心都不服,但也没处复议再审,委屈的我认定教导主任不是好人,委屈的阴影深入我的大脑沟回。
参军后回故乡探亲,从没遇到过长安,只听说在做学生用品生意。
我做教导员后,在一次普法课上,我用这三年级的委屈故事向我的士兵解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大半个月后,一个战士“报告”,站在我面前,手捏着一封信递给我,我看了信,是长安写给他的,战士告诉我说,长安是他的叔。
长安说那年他偷了我的钢笔,只是为了把字练的一流,超过我,但他一拿起那支钢笔,心里就颤抖,他的字也就无法超过我。
“首长,您能不能不再讲这个故事了呢。”
我答应了这个战士。
前年,我忍不住写了这个故事,我说,“上海英雄牌钢笔,我的喜爱,它启示我。人要学做贼,必须有做贼的需要,否则就别做贼。”
故事作为帖子发在论坛,遭到热烈点击,大多网友认为我写的不是小说。
大年初二,父亲来电说,长安来了,带着儿子,抱着孙女,带着礼物,他们一家四口要给我磕头,要你把网络上的帖子删掉。
汶川大地震时,父亲和我在电话里说中央在抗灾中如何如何,父亲咳了一声,话锋一转说,1963年邢台特大水灾我们省支援了邢台,我们没黑没白地干,比到汶川抗灾艰苦多了,一天只吃一顿饭,唉,那个时候的科技不发达,抗灾的方法也很原始。
我答应着,是是,是,顺手打开电脑,上网。
父亲说,抗灾胜利后,我病了,一病好多年呀,你还记得吧,咱多苦。
网络打开了,百度“1963年8月邢台地区特大洪水”。
我们抗灾支援队离开河北,河北人民夹道欢送,凯旋门搭在两省交界处,挂着光荣灯,写着英雄门。那么多年了,那支笔我还认为你一直带在身边呢?
百度搜索出60多条信息,第一条就是《1963年8月邢台地区特大洪水纪实》。
“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南部地区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特大暴雨,暴雨中心邢台市内邱县獐仫村7天降雨量达2050mm,这场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暴发特大洪水(简称63.8洪水)。豫北、冀南、冀中广大平原一片汪洋。天津市和津浦铁路危机……”
“6日,中央、省委派来的飞机先后在邢台市……受灾的群众尝到香甜的饼、吃到手中尚温的大饼。中央和省委、省府又派出飞机。空军司令部支援我区的一架直升飞机……”
“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河北省省长刘子厚等,视察邢台救灾工作慰问灾民。农林部部长廖鲁言、粮食部副部长杨少华率慰问团问灾民。”
“无私的支援深厚的情谊(由于百度原因此处再删去1000字)……”
把搜索结果读给父亲听,父亲问:“百度是干什么的?为何要删除‘无私的支援深厚的情谊’这一段呢,这一段里写的就是我们吧。”
父亲回忆,他给我的那支英雄钢笔,是中央代表团奖给省级劳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