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这是个很巴实、很感人的故事,是一个最美丽的故事。时间发生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他,一个叫花子,生活不是最富有的,但是他的心灵、精神是最富足的。——题记他,一个不知道自己名字的叫花子,蓬头垢面,
这是个很巴实、很感人的故事,是一个最美丽的故事。时间发生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他,一个叫花子,生活不是最富有的,但是他的心灵、精神是最富足的。——题记

他,一个不知道自己名字的叫花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总是蹲在县城最角落处感受黑夜和孤独。犹如一个石壁缝隙里在躲避灾难的老鼠,两眼发呆,神情木然,从不开口说话,他只专注于来来往往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将那些零币扔进他的那个安静的塑料盆。
我每次下班,都路过那个小胡同,看着他面前摆着一个缺口的塑料胶盆,盆里零碎的躺着一毛,五毛,一块的人民币,没有一张超过五元。奇怪的是,他从不伸手向人家要,只是盯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嘴唇翕动着,难道是在数过往的人们,还是在看和期待有人向他扔钱?于是,我试探着的与他接触,日子长了,他似乎不再害怕我这个经常路过的熟悉人,我蹲下身来,慢慢的与他搭讪,希望能够从他那里了解到关于他——一个叫花子的讯息。
他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从他的叙述中,我隐约知道了关于他沦为叫花子的故事。他是本县的,据说他的家乡是很穷困的,他的妻子、儿女仿佛是在一场灾难中逝去了,他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他是乘坐中巴车来到县城的,因为身上仅有的100块钱,在拥挤的车上被扒手给扒了,到站的时候,司机又是打又是骂,那么多的人,甚至还有与自己一起几十年的邻居都不屑一顾。那一刻,他咆哮的抓挠着头发,一把一把的扯下来,愤怒的砸打着过往的行人。“疯了,疯了”司机狡黠的呵斥着。这件事他记得很清晰,他常常反复和我提起这件事,就像祥林嫂不厌其烦地提起她对儿子死亡的怨悔一样。他总是用双臂反复地裹紧自己。他用那种了不起的圣人态度提醒我:“小兄弟,你不知道啊,这个世界冷得很!”他还很自豪地告诉我:“做叫花子怎么啦,不要以为别人都在看着我,其实一直是我在看着你们这些人,这些形形色色的,诺,这些,这些,太多了,可我见多了,有几个比我叫花子好到哪里去?!”听他这些不着边际的语言,我只能一笑算作回应。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疯子,但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正常人。他的内心深处仿佛有着深厚的孤单和寂寞,有着对人世的淡薄和落寞。
一日,两日,一年,两年,时间一晃就是五年,也就是说我和他见面五年了。我惯例的上着班,他也照样的守着那个塑料胶盆。那个塑料盆从未满过,每天都是一些零碎钱。我隔三差五的与他搭讪几句:怎么今天没有收入吗?他摇了摇头,抿嘴苦笑,不吭声。仿佛是一个有着许多故事的谜团。为了探个究竟,我下午下班吃完饭就去跟踪他。不料,真在县城边缘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他的秘密。
他和一个衣着很光鲜的孩子在一起,我也迅速的跟进去。他愕然地盯着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跟踪他,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抚摸着孩子的头问:这是你的孩子?
他几乎是在疯狂的摇头,一直不想吭声说话。我把孩子带到洞口,孩子扯着我的衣角,央求说:叔叔,求求你不要逼他,我什么都说。我是个孤儿,是叔叔收养了我,他每天给我带回吃的,穿的,我知道这些不是他偷的、抢的,而是他乞讨的。
我心里一酸,我知道他们曲解了我的意思,安静的望着孩子,眼睛有些迷蒙。孩子继续说:“我知道,我是幸运的,他是悲惨的,我能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起坐在教室读书,都是得到了叔叔的恩惠,我知道我很小,但是我懂事。叔叔为了我,每一天都面对着人们的指责和羞辱,他让自己饿着冻着淋着晒着,也得让我穿上好的衣服免得受到同学欺负,他让我吃好免得影响我的发育成长。”孩子似乎是在朗诵,这样的自然,这样的动人。这个不是故事,而是事实。我绷紧了神经,脑子里闪现的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
看着孩子,看着他,我想说什么,他却手一挥,似乎明白我的意思,上了喉咙的语言被他打住。打那以后,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一天两次见面,见面招呼的方式就是彼此点头。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掀起献爱心的热潮。在汶川大地震爱心捐助的现场,他依然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只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挤进人群,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张面值百元大钞,毫不犹豫的投进了那个捐款箱,此刻周围的人很惊讶,一个叫花子竟出手如此大方。人们感到不惑之际,他高兴的自言自语,也仿佛是在嘲笑:呵呵,呵呵,我一个叫花子也可以有点良心,把别人施舍给我的钱转投给了灾区,也算是为灾区带去我们叫花子的一点心意。
“给我3元钱,好吗?”他迅疾转向工作人员,伸出手向他们要。“我的孩子明天还要吃饭。我今天没有讨到,他明天会挨饿的!”
“疯了,疯了”一个身着鲜亮的女人嘀咕着。我的心一震,我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他让我第一次看到了他的乞讨。但他这不是在乞讨,而是在用行动唤醒周围的人们,是在用这种行为来传递爱。那一刻,我似乎觉得那个说“疯了”的女人是那么的渺小和可耻,而他是多么的伟大和高尚。
工作人员给了他五元,他的手在哆嗦,递回给了工作人员。“我要的是3元,3元就够了,我明天再去讨!”全场哑然,竟有如此的叫花子。
那天下班的时候,他激动地拦住我,要和我说话。“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乞讨了五年多,发现了一个叫花子的哲理!每天路过这个胡同的人大约有五百人以上,大概只有五人给我扔过钱,比例大概都是百分之一吧,并且都是零碎的钱,那么这五个左右的人大都是孩子和女人。我从未接受到最富有人的扔钱,一般都是生活并不宽裕的人。”
他的一席话深深的打动着我。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人越穷越有同情心和善良的感情,因为他们经历过,所以知晓其中的酸甜苦辣。孩子的善良是本性,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更多的需要环境影响和培育。人要知足,同时要有一个懂得同情弱者的善心,世界才会温暖和充满爱。
第二天,我照常去上班,那个他蹲守了五年的地方,突然没有了他的身影。我似乎看见了他在微笑的挥着手和我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