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说 > 文章内容


导读:李志民手握推刨身体前倾定格在工作台上。老杨见状扑哧一笑,喊一声:“李师傅,又想媳妇啦?”李志民一激灵,醒悟过来,慌忙立起了身,羞红了脸,他是想媳妇二花走了神。老杨递过一支烟,两人边抽烟边唠嗑。老杨说:
李志民手握推刨身体前倾定格在工作台上。老杨见状扑哧一笑,喊一声:“李师傅,又想媳妇啦?”李志民一激灵,醒悟过来,慌忙立起了身,羞红了脸,他是想媳妇二花走了神。老杨递过一支烟,两人边抽烟边唠嗑。
老杨说:“你把媳妇接来一块过得了,省的整天像丢了魂似的。”李志民说:“早有这个心思,就是二花过来找不上合适的工作。”老杨惊奇:“这么大的城市,还会找不到她干的活儿?”李志民叹口气说:“我那媳妇长得像山丹丹花一样俏丽,那是人见人爱,她去饭店、宾馆、洗头洗脚屋应聘,一准受欢迎。但是我不愿意让她干那种招蜂引蝶的工作,城市是花花世界,她被人诱拐走了咋办?我们村山娃媳妇进了城就一去不回头就是现成的例子。”老杨咯咯大笑,继续说:“可以找安稳一点的职业吗?再说你挣钱多,完全可以把她养在家呀?”李志民说:“进超市做售货员都要文凭。市场里帮人售货,倒是门槛低,可报酬也低,每月才六百来元,不值得干。养在出租屋里吧,年纪轻轻的也不是个事,闲极无聊难免会出事,再说她劳动惯了,也不愿意闲呆。”老杨骂道:“村里人就是心眼小,就像耗子一样多疑胆怯,活该被人看不起。城市里的美女就像公园里盛开的鲜花,街头随处可见争奇斗艳的景致,就你的媳妇是一枝了不起的花,没处安置?你再能干、再能挣钱,因为你身上的农民基因决定了你在城里扎不下根。”李志民苦笑一声:“你挖苦我,挖到了根子上。我身上的农民基因,确实难在城里扎下根来。我在城里打工做装修活儿,每月能挣五六千元,表面上看比你这个当公务员的科长收入都高,但那挣得钱的含金量却远不能与你比,不说你们有单位的人隐形收入和灰色收入有多少,就拿买楼房来说吧,你拿出二十万首付,就可以把一套一百万元的房买下,其余可以按揭三十年还贷款。我们农民工可就没有这个福气,没固定工作单位,人家银行谁敢贷给你款。等我们干到六十岁存够一百万买房钱,恐怕那时房价涨得还是连首付款都不够。”老杨笑一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成事的根脉,你还是在农字上做文章才有前途。”“我要守在家里那二十亩地上,恐怕一辈子连媳妇也找不上。”“那不见得,我有一个表弟在城郊办了一个养鸡场,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这我信。杨科长,哪天你领我去你表弟鸡场参观参观,我也很想像你表弟一样能有一份自己的家业。”“好吧,你给我把家漂漂亮亮地装修完,我就领你去。”
李志民在城里打工五六年来,虽然认识了不少城里人,但作为朋友来处,老杨还是第一个。他与老杨结交很有戏剧性。那天晚上收工后,李志民骑一辆半新自行车往出租屋赶,正好遇到老杨酒后开车把几个醉鬼推的自行车撞了。醉鬼不依,把老杨拉下车来推推嚷嚷地纠缠。老杨束手无策,报110请警察来处理吧,首先自己酒后开车是大过,况且又是私开单位公车赴朋友宴请,让领导知道那还了的。与醉鬼私了吧,那几个人醉醺醺地难以了断。正在为难之际遇见了李志民。李志民给老杨单位干过活儿,与老杨打过交道,那几个醉鬼又是一个乡里出来的乡亲。李志民是个热心人,看见老杨有难处,连忙扔下自行车过来劝解,说老杨是他的姑父,那几个醉鬼老乡不好意思再闹,李志民把自己的自行车让给撞坏车的主儿,化解了一场风波。老杨十分感激李志民,就请李志民吃饭表示感谢,并要走李志民的手机号码,有机会就给他介绍活儿干。李志民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老杨给他介绍接手的单位活儿,他干完后总要按行规给老杨提成介绍费。老杨推辞不掉,勉强收下后总要给李志民一点单位分的福利品和有人送给他的烟酒作为回报,两人成了好朋友。
李志民给老杨装修完新房,把媳妇二花也从乡下叫来,在一个星期天,由老杨开车到他表弟办的鸡场参观。
李志民和二花随老杨进了养鸡场。李志民看见一只只鸡关在转不过身来的铁笼子里,觉得有点残忍,就说:“进了养鸡场的鸡可遭了罪,那像我们农村人养的鸡,在地上自由自在地觅食,这是鸡在坐监狱。”老杨表弟说:“人有人道,鸡有鸡道,二者不能混淆。人要把鸡也当做人来对待,那干脆连鸡肉、鸡蛋都不要吃啦。我倒觉得养鸡场里的鸡很幸福,不愁吃不愁喝,不用担惊受怕地生活,高高兴兴地一年下二百九十颗蛋,比农家养的鸡能多下一倍的蛋,它高兴才多下蛋。”老杨插嘴:“人道鸡道那是哲学家、社会学家讨论的事,与咱们普通老百姓无关。李师傅,你看办个鸡场怎么样吧?能不能来钱,你干了干不了?”老杨表弟接话:“没本事的人才养鸡,整天臭烘烘的,人走出去一身鸡屎味,旁人一躲丈五远。”李志民说:“谁都知道,住高档写字楼开宝马车的人干的是挣大钱的事,可你一个农家小子能干得了?人应该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老杨回过头来对二花说:“弟妹花朵一般的鲜艳,能喜欢上养鸡?”二花说:“谁都不想干活儿受苦,可谁都想发财发家,营生有高低,钱却不分贵贱,只要多就好。”老杨感叹道:“你们两口子一样的硬气,有心计,干啥事都能干成。”
李志民两口子在养鸡场里磨蹭了半上午,不停地向干活儿的工人问这问哪。老杨忍受不了鸡场的气味,早拉走表弟回办公室喝茶去了。
午饭,表弟安排的很丰盛,席间李志民又向表弟问了许多关于养鸡的事,临散席时,李志民说:“我与二花商量好啦,我们有二十万存款,原打算在城里买一个住的房,但就这点钱在城里连一个鸡窝大的房都买不了。我们干脆回乡用这点钱办一个养鸡场,大干一场。”老杨说:“你舍得放弃每月五六千元的打工收入,回家养鸡?养鸡那可是一个有风险的事,一旦失手那就把老本都赔进去了。”李志民说:“城里打工收入虽然还不错,但干多久都是一个打工仔,回乡创业也许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两口子要留在鸡场义务打两个月的工,好好学习养鸡技术,回去建自己的鸡场。”老杨表弟说:“我表哥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我会尽力教你们,帮助你们建鸡场的。”老杨端杯站起来,提议为李志民两口子建鸡场成功而干杯。

六年后,老杨患了肺结核在家养病,李志民两口子闻讯开车赶来看他,给老杨带来一箱自家鸡场产的鸡蛋,并送给他一沓盖章卡片,告给老杨,他家鸡场的鸡蛋已经打进老杨所在城市的超市,让老杨拿卡片到超市随时可以去取鸡蛋,老杨家今后吃的鸡蛋他都包了。